反犹风潮:祸起萧墙撼藤校,冰山方露尖尖角?【时政大视野】第96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风鸣拾夕》公众号。(《中东冲突》系列之11A、11B两集汇编,原载《风鸣拾夕》公众号)

作者:风鸣

I. 反犹怒潮:校长翻车国会山,藤校失策惹众怨

哈佛等大学三位校长在国会公开作证激起轩然大波,四面八方谴责抗议声浪不断。时态在迅速发展,已有董事会要求校长辞职。来看。
本期小问卷双问。

1. 从目前情况看,这三位大学校长会:a. 引咎辞职;b. 重创自家大学声望;c. 造成巨大财务损失;d. 对拜登和民党严重不利;e. 影响波及全社会;f. 加剧族群分裂和意见激化;g. 平安度过。

2. 反犹:a. 有道理;b. 反动,绝对不可以;c. 不可以,但可以反犹太复国、反锡安;d. 不可以,但可以反以色列政策和政客;e. 可以文反,不能动手;f. 不知道是什么,无从判断。

国会作证

10.7哈马斯暴恐屠杀及IDF全力反击引爆全球舆论。大学校园抗议活动如火如荼,局面紧张。大屠杀次日,哈佛大学多个学生组织联合声明,直指以色列国是战乱与屠杀祸首元凶,此时以方还来不及有任何动作,全球人正处震惊中。社会各界反应强烈,有公司机构撤回对哈佛毕业人录用。多所大学校长、校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开谴责残暴屠杀,沉默震耳欲聋。

不少人惊诧:大学生们怎么了?最高学府怎么了?

哈佛、麻省理工、宾大三所顶级大学的校长被传唤到国会,接受众院教育与就业委员会的质询。三人无一直接正面肯定回答校园内呐喊屠杀犹太人是否违反校规,都回避、拖延、绕弯,以“要看具体情景、语境”、“要看是否有行为现行”对付,都说校方尤其更要坚持保护第一修正案保障的个人表达权利。
听证会现场气氛紧张,毕业于哈佛的纽约共和党众议员Stefanic声色俱厉,称无法接受,当场要求三人辞职。三位校长满脸尴尬,随直播画面和小视频迅疾火遍全网。

舆情鼎沸

各界反应迅速、激烈。白宫严词谴责:“太恶劣,不可接受”。宾大校友、校董洪博培说“智商有问题”。宾州民党州长Josh Shapiro在被堵门示威的费城犹太餐馆门前说“不可接受,可耻”,敦促宾大校董会立即开会商讨处置。大导演Spielberger打破永久沉默,对反犹情绪之深之广深表震惊。被称为“GPT之父”的Altman说,“这次不得不第一次承认:左翼反犹超乎想象,无言以对,束手无策,真邪门了”。 Liz Cheney称校长们表现“令人作呕”。辉瑞CEOAlbert Bouria发推:“合众国学界有史以来最可鄙,无地自容”。私募巨商Marc Rowan致信校董会,报告接到数百校友、家人、社区领袖表示震惊、难以想象,“大学声望还要被毁成怎样?”哈佛人、对冲基金巨头Bill Ackman敦促“道德深度破产”、纵容反犹浪潮的三位校长“立即辞职谢罪”。纽约民党联邦参议员Gillibrand也敦促三人辞职。麻州民党联邦参议员、哈佛法学院教授沃伦说校长们“大错特错”,“如果分不清大是大非、无力领导,是应当下台”。

亡羊补牢?

哈佛校长Gay事后发推:“请别误会,保障表达权不等于容忍对犹太同学施暴,哈佛不允许针对犹太或其他群体的暴力与伤害,违者必究。”宾大校长Magill满面憔悴视频讲话:“我本该正视却没有正视,叫嚷屠杀犹太人当然罪大恶极,本该直说故意拿纳粹大屠杀、俄斯拉夫反犹暴乱等各种反犹暴力威胁恐吓犹太人民是纯种邪恶。我现在要明说:那绝对违反校规。”

宾大校友、硅谷首富Elon Musk之前曾经道歉说,自己前个月的反犹言论“极坏”,“蠢透”,这次说“威胁屠杀谁都违规,这个还用教?”“实在太可耻”。国会已展开对三校反犹调查,而白宫早已开始调查各大学反犹现行。

谁先辞职?

目前看,宾大Magill辞职压力最大。校友、投资商Ross Stevens致信校董会:校长不辞职,就收回1亿刀捐助。沃顿理事会紧急致信Magill,促请与校董会立即商讨撤换校长,要求宾大立即澄清立场、政策,迅速惩办肇事者,“理事会对宾大容许一些人、团体、教职员工带头毒化、危及校园极为担忧”。宾大校董会开会,紧急实施之前拒绝的沃顿反复要求的校规更新。MIT大学执委会声明,继续信任、支持年初刚上任的校长Sally Ann Kornbluth。哈佛呢?

校园危局

听证会开始前,共和党众院领导层邀请四位学生到国会,对媒体讲述校园危局。以下摘自学生发言。

各校都有很多同学躲在宿舍里,害怕出门,不敢上课,有布告栏人质照片被撕毁、涂鸦;MIT有犹太同学的名字和身份号等个人信息被网上悬赏拍卖;有研究生被迫离开小组,因为被告知10.7大屠杀是活该,值得庆祝,犹太人想征服世界;宾大校园内有墙面被涂血色纳粹万字徽,有校外反犹势力驻扎校内公开活动校方不管;NYU有人殴打犹太同学,高喊希特勒没错,就该毒气杀犹;宾大是藤校反犹重灾区,校方不但不管、不谴责,居然建议犹太同学注意穿着打扮别招惹,“是要回到1939年吗”;哈佛有数百校内外反犹分子冲击教室、学习室,哈佛校方办公室紧闭躲祸,拒绝救助学生。

2024倒计时开始,一边倒亲蓝营的犹太票仓,会不会因此事件给共和党制造更多机会?

更多看点

刚刚,哈佛校长对哈佛大学学生报道歉:I am sorry. Words matter. When words amplify distress and pain, I don’t know how you could feel anything but regret.

II. 辞职,道歉:宾大哈佛是非地,红蓝谁急谁更急?

最高学府校长引咎辞职,当然不是小事。一场国会听证,旋即把哈佛、MIT、宾大校长抛入舆论风暴。未几,宾大校长Magill请辞,宾大校董会主席Scott Bok宣布完校长辞职后,也即刻辞离。面临巨大内外压力,哈佛校长Gay道歉,仍获校董事会全票赞同继续任职。

纽约州长致信全州大学,敦促引以为戒,加强管理,严明校纪,申明州政府将对侵权者动用司法措施。这是风暴高潮?还是序幕?校园、社会仍在纷争,政商界、红蓝两阵营却基本未见有为校长说话的,而中文圈里却再次出现两营激烈对阵,观察者了解不够,很难站边。

此事的确有门槛,参照与理解都超出惯常视界。或许视角不同,或许没有标准,想要一次理清,只能还原现场。

本期小问卷。
1. 宾大校长被迫辞职:a. 是正确选择;b. 无辜蒙冤受过;c. 被极右政客挖坑陷害;d. 党争牺牲品;e. 被极左腐蚀;f. 为时局裹挟;g. 麻烦才刚刚开始;h. 看不懂。

2. 哈佛校长得以留任:a. 是胜利;b. 道歉真诚;c. 师生拥戴;d. 董事会深谋远略;e. 临时措施;f. 无奈妥协;g. 政治正确;h. 极左远左无耻;i. 还没完;j. 看不懂。

红蓝党争?

双方都指责对方双标。

站校长方的说法有:校长们是捍卫表达权利的左派英雄;右派川党女议员滥用特权,私立公堂,出离凶恶;右派犹太财阀无耻威逼,干涉办学;拜登软骨头,屈服右派压力,不敢主持公道,活该败选;温和派与极右同流合污,漠视人命,支持加沙屠城,全线堕落。

反方说法有:校长严重失职,造成诸多损失,需要领责;听证会上,三人回答躲闪推诿,语焉不详,有失身份;极左极右合流,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反犹反以;远左劫持大学,绑架、分裂目田力量,悍然再次与川党远右组成非神圣同盟,不顾一切反对拜登,原形毕现。

双方各说各话,似乎都不无道理。如果跳出“左右之争”的盒子,从外面看,才会看到更大的新问题。比如,Stefanik既是众院共和党领导层大员,又是铁杆川党,如果真的无礼撒野,怎么没人管管?当场不掌嘴,事后也没人抨击?为什么民党领导人也纷纷发声谴责校长?为什么有民党议员签字加入公开信敦促三位校长辞职?

GPT?

事后有人抨击Stefanik。众院犹太裔民党显要Jamie Raskin质问:头号川党Stefanik对川普反犹从来一声不吭,对川普欢宴反犹头目安之若素,有什么资格责难大学校长?还敢说不是双标伪善?Raskin不在教育委员会,没出席那天的质证。川普本人始终一言未发。

除了腔调、姿态,Stefanik的提问本身也遭到质疑:校园内有呐喊灭犹灭以吗?global intifada和“从河到海巴勒斯坦”怎么就成了暴力恐怖的反动口号?脑子快的找了GPT,想用人工智能证明Stefanik偷梁换柱栽赃诬陷。

目前人间舆论界还没看到类似指控,若按一般接受的词义,intifada特指哈马斯起义,暴力反抗IDF占领,杀犹太人,与犹太人说的帕格鲁姆pogrom同义、近义。 那么,global intifada是否自然延指全球追杀?“从河到海”是个旧口号,若按原意,建立全域原河西托管区巴国,自然也有灭国以色列的内涵?

北美校园内,两个口号是否有修辞转义、借用,不好判断,来不及深究。但校园内那些口号铺天盖地,威胁犹太同学安全,这一点目前没看到有歧见。实质分歧有两点:那样喊是否违犯校规?是否受宪法一修保护?那么,校长们何以在这两点上遭遇绊马索?

听证现场

从各路发言看,很多人并不明白国会听证会是怎么回事,也难以想象耐心仔细看完全过程。人们的印象基本都来自剪辑成3、5、11、15分钟的那些短视频,只看到Stefanik声色俱厉,火力全开,校长们满脸尴尬、勉为支应。

听证会长达五个半小时,除去中场休息,至少剪得出3.5小时,不可能所有人一直都那样剑拔弩张怒目相对。大段时间里,都是平和交流,左右红蓝,轮流提问、评论,校长们认真斟酌后作答,红方主席的主持中规中矩。

现场红蓝之间有没有博弈?当然有,红营多人把时间让给Stefanik,所以才有十几分钟机会,但红营主委严格掐表,及时打断Stefanik和别的红营发言者,五分钟面前红蓝平等。蓝营人利用五分钟,维护拜登教育政策,支持鼓励校长履职,建议同事们发言避免党争过激。双方基本没有对抗。

Stefanik最后质询时,大多数议员已离场,镜头画面外,席上基本空了。

有一个红营议员与Gay的分歧点有意思,Gay说医治反犹主义的唯一办法是教育,最好的药是知识。哈佛毕业的议员说,最好的药是“真相”,哈佛刻上校徽的Veritas,拉丁语“真理,真相,真实”。有宾大校友红营议员问Magill,会不会邀请校友川普到校演讲,Magill当即说会。怎么说到了邀请演讲?

大学金主?

宾大是川普及其子女的母校,怎么成了这次风暴中心?因为宾大冲突早在10.7惨案一个月前就爆发了。9月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大事为巴勒斯坦作家论坛Palestine Writes邀请著名反犹人物进校演讲,激起校内强烈反对,对立、冲突升级。

听证会上此事被追问,进而追问大学论坛安排、学科设置、教授聘任、学生政策、资金收支。三所私立大学接受大量联邦税金,国会有权过问用项,对于接受外国捐款,必须符合联邦法规。红营人在质答中紧紧追问卡塔尔等国长期大笔捐款,和为什么各大学开设很多伊斯兰、阿拉伯、巴勒斯坦等专题课程,而犹太史课却绝少?

五分钟时间不够,后续线下跟进,国会正式入校调查时也会有说法。如果质问内容属实,那么长期以来流行的“犹太人从资金到学科全面控制顶级大学”说法就成了泡影。谁吹的泡泡?

法理,伦理

既然没人为校长们辩护,“捍卫一修目田表达”的说法似乎难以站住。哈佛数百教授签名对校董会公开信,反对罢免Gay校长职务,反对外来干涉大学任用。据认为,主要是文科老师。

可是,听证会的高光时刻无关表达权利和办学自主,而是执行校纪、保障安全。没有人否认有校园威胁安全的事件发生,也没有人为那样的违纪辩护,麻烦出在怎样定义“违纪”与如何处理。

Magill和Gay失言,是因为反复说“是否威胁、霸凌要看语境、情景”,被Stefanik抓了正着。当校长们反复说“语境、情景”时,Stefanik反应近乎咆哮,对话无法继续。校长们在随后发言中试图弱化前言、挽回损失,但损失已造成,祸从口出。10.7大屠杀后三天,各校和校长们才第一次公开声明谴责哈马斯暴恐,这也被质问。质询是找说法,不但追究政策、做法,而且追问为什么那样说,为什么没说,为什么没及时说。

还有一点,三位顶级学府校长都是女性,值得自豪。也有人私下嘀咕:如此严苛重任,她们准备好了吗?有人引用撒切尔夫人的话说:要说道,找男人;要成事,找女人。看那段掀翻屋顶的热点视频,主角都是女性,高调批评的纽约州长和蓝营参议员,另一个闹翻天事件现场的藤校哥伦比亚校长,也都是女性。所以这话当得两说,见仁见智,需要特别当心性别歧视。

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女男,领导者必须能从容驾驭公共话语场面。这次,校长们对自己的表现有多失望?

准备不足?

Gay在道歉中提到,本人接到国会召唤作证后很配合,还特地引用奥巴马的话说:“话语事大words matter”。有批评者说,作为最高学府掌门人,那些难道不应该是入职门槛?

Gay斯坦福经济本科,哈佛政治科学博士,照理其专业素质与训练应能更从容应对议员难题。MIT的Kornbluth理科出身,犹太人,回答相对比较简洁、直接,受批评较少。宾大紧随Magill辞任的校董主席Bok认为,不能只靠15分钟视频推论数小时质询中全程表现。在他看来,问题出在Magill校长准备过度,过于依赖律师,过于拘泥司法表述,所以才被动。

有人好奇,是否也因为Magill自己的法学背景?Magill出身行政法、宪法,而非民法、刑法,对庭辩未必熟悉。可国会毕竟不是真的法庭,这种政场更像公开论坛。画面中,Magill表情、动作紧张,偶有笑容也勉强、尴尬,明显镜头前不自在。事后道歉视频里,她显得话语诚恳,态度真挚,比作证时自然太多。

退一步看,听证现场的麻烦,是因为校长们事先高估还是低估了难度?如果有些方面准备不足,哪里出了疏漏?

两难,“双标”

深层准备不足,表现为在两个关键地方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宪法与校纪的两难,对反犹和反其他的“双标”。

一修确保公开表达的正当权利,是普遍原则,而学校制裁霸凌、威胁保障校内安全则是政策执行。两码事,本不需要对立,可以分开说,都不耽误。强说在一起,越说越乱,造成假两难。

“双标”问题似乎麻烦大,水也深。回答质询时,校长笼统说“本校反对一切歧视,不管反犹还是反穆,或者反非裔拉丁裔,性别还是性向歧视,都不可以接受”。被认为顾左右而言他,有意以答非所问躲闪,前克林顿政府副总统Al Gore怒斥为“撇腔拿调tone deaf”。

哈佛董事会仍支持Gay继续做校长,对校长个人学术能力和论文引用不规范问题遭到质疑,校董声明只略作提及,一笔带过。Gay在作证答询和道歉采访中都表现坚强、冷静,这次能保住位子当然好,但前面更多大风大浪可期接踵而来,需要她掌舵、引航、领导。作为比合众国更古老的哈佛的大校长,来不及庆祝胜利,因为此刻很难说谁赢了什么。现当代每一位下野英国首相,不都刚刚赢了议会下院不信任票决?

评论界称此事件为名校圈大地震。那么,主震过后,还有怎样的余震?或者这只是大震的前震?看社会,继右翼大混乱后,左翼公开大裂解,传统左营地盘名校的麻烦似乎刚开始,被红营撕开的这个口子,被称为深层问题的冰山尖角、重大社会变革的分水岭。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到底该怎样看谁赢谁输?暂无结论,因为故事正在展开。 

更多风鸣文章及视频见于《风鸣拾夕》公众号,全网同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