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
第1648篇文章
从93岁的参政先驱Tom Hom到16岁的助选小杨帮,三代共鸣同一心跳!靠有心有识的你我他,浇灌栽培,华裔参政的欣荣,势必如雨后春笋,薪火相传!
正文共:4572字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撰文:凌
(本文摄影:于秀,摄像:史文格)
美国华人圈关心政治者,从2016大选开始,逐渐分化出两种政治关注面,一种高屋建瓴意气风发;一种扎根基层脚踏实地。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岭,而是我观察到的华裔政治生态新兴气象。与早前相比,华裔涉政,无论诉求还是渠道,呈现相生相长的可喜态势,一种昂扬鼓舞的力量,正如春潮般悄悄涌动迸发……
刚刚迈入2020年,南加州纯义工组织圣地亚哥华人联盟 (ACA) 就兴冲冲忙起来,一月的日历表已排了两场活动:为老人中心举办的新春饺子宴,和为亚太青年领袖组织的公民参与促进论坛。笔者参加了1月11日的这场论坛,虽然是华人联盟举办,不过论坛的参与者从年龄到族裔到职业,非常多元;议程也十分丰富。下面跟大家分享下所见所闻所感。
93岁的Tom Hom谭卓仪第一个发言 – 他是圣地亚哥华裔参政第一人、加州政坛传奇。两年前我专访采写过的老先生,如今站在讲台上还是那么精神矍铄!出过自传的他生平的故事太多太精彩,一生足迹跨越政界、地产、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慈善、宗教和艺术创作,每一个领域都硕果累累,听过没听过的都会被牢牢吸引。今天他集中讲了自己的身世以及踏入政坛的经过。
“我父亲怀揣15美分来到美国,推着小车起早摸黑卖蔬菜水果,边努力学习英文,多年后,摊贩做成了圣地亚哥最大的果蔬批发公司,同时养育了十二个孩子,给他们都起了英文名,更教给他们勤奋、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
谭老先生分享了自己从政的两个小趣事:
12岁那年,父亲与谭卓仪路过市政大楼,看着气派的办公楼和走动的身影,他问父亲,这是个什么地方,里头的人们是干什么的。
“这是市政厅” 父亲回答道, “里面的人制定政策,告诉外面的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和怎么做。外面的人有什么样的法令,由里面有一群什么样的人决定”。
“我也想要成为里面的人!” 父亲想不到,关于市政厅的话像打桩一样牢牢钉在了谭卓仪的心田里。
排华法案废除还没多少年,20多岁的谭卓仪一边与哥哥们挣钱养家,一边关注参政的渠道。他积极表达自己想竟选的愿望,却被民主党主席善意地泼了冷水,“圣地亚哥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少数族裔的人进得了议会,你想竞选,至少10年后再说。”
谭卓仪没有坐等10年。他继续积攒经验和人脉,很快遇到了政治生命中的贵人导师,时任共和党圣地亚哥部主席的海军上将Less Gehes。上将对他说,“只要你想,有资格,就是时候。” 在他的帮助下,也靠着自己和兄弟们的努力,1963年,谭卓仪当选圣地亚哥市议员,四年后以87%的压倒性选票连任。1968年,他当选加州立法院众议院议员。
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谭老前辈总结说,“用勇气担当,同时寻找导师榜样来激励提携自己,我们的人生从中受益良多。”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语言学家陈丽蓉教授也分享了她的导师怎么深刻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几十年前,做为讲英文带口音的亚裔,想要成为一名语言学家无异做梦,但是有幸她遇到了生平第一个导师,不仅接受了她,还指出她的多语言背景(国语、粤语)会为她的事业添翼。果然,陈教授以优异的业绩拿到了业界的多项荣誉,同时她身兼APAPA(亚太裔公共事务联盟)的主席,积极推动社区建设。
两位前辈之后,圣地亚哥国会议员、地区检察官、郡监督员代表、市政议员、ACA的负责人、APAPA理事等嘉宾做了简短发言。由ACA牵头的亚太青年领袖培训计划API leadership internship(亚太裔领袖实习计划)是一个社区和郡市政府部门合作项目,旨在积极推动亚太裔大学生的公民参与实践,通过提供经费和到政府职能部门实习的机会,鼓励有志参政从政的青年学生走出校园,发掘从政与服务社区的兴趣,发展领导才能,培养未来的公民领袖。
由于各机构的支持,API leadership internship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ACA派送的五位学生获得项目证书和奖励,并在七人小组讨论会上分享他们的见习经验。2020年职位增加覆盖面更广,APAPA也将加入该计划促成更多学生领袖参加实习。多项公务员实习职位目前继续接受申请,更多信息和申请方式,查阅ACA网站http://www.acasandiego.org/2019-api-youth-internship.html
老一辈和少壮派们抛砖引玉后,麦克风和全场的焦点转到了台上一排坐开的七人讨论小组上。他们是今天的主角,明天的领袖。
七人的讨论组成员都是在加州就读的学生,有参与亚太青年领袖计划的五位本科生,加上一位UCSD(加大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系研究生和一名11年级的高中生。
加州这个地方,多元化平常到呼吸一样自然,有时从外表甚难辨别谁是哪个族裔。这也是亚裔新一代不同于父母辈的文化“代沟” —— 成长的环境和教育使他们既呈现同龄人的“代际共性”,也有美国精神崇尚的个性自我。在众人聚焦和主持Sunny的一个个敏锐问题下,他们大方自信地给出了有同有异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让每人分享自己的实习体验。每个政府部门的职能及实习生参与的工作是多元而具体的,来自州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的William参与了政策创建的调研访谈;
专业是种族与性别研究的Linh刚到Scott Peters众议员办公室报到,满怀期待;
菲律宾裔的Joye在社区中心为上门居民咨询注册;
专业为国际关系的Michelle则到各个不同的街区去与市民交流互动。尽管专业不一定对口,学子们都认为这些第一手的实习经验接地气、开眼界、是学以致用的有效渠道。
政治做为专业和职业在亚裔社区一直以来比较冷门。County Supervisor(郡务委员)的代表Anthony George打趣说起自己当年选择政治专业时,父母阻拦不成,哭了。那么年轻一代的情况又怎么样呢?答案令人欣慰,基本上都得到家人的支持。
父母分别是白人和越南裔的Linh说自己的父亲的外事工作让她从小有机会体验见识不同的国家文化,耳濡目染中她对人种和文化的多元很自然地感兴趣;
Sophia的简历更加特殊,她打小起弹钢琴,各种乐队表演,获奖无数,也曾被意大利的艺术节聘职任项目调度,目前她在加大洛杉矶分校就读钢琴和政治双专业,被问及怎么会同时修两个如此不同的专业,她说,钢琴是最爱,但我兴趣太广了,什么都想了解,高中开始关心时事动态和周遭一切,有色人种、女权主义、无家可归者、社交媒体……政治让我兴奋,参与其中让我体会到改变世界的力量。
最精彩的讨论围绕着“你对模范少数族裔这个词怎么看?”的提问展开:
-
简单化 —— “它把我们的多元性简单概括了,亚太裔包括了差别很大的社会、经济状况”;
-
刻板印象 —— “亚裔并非都是遵纪守法重教育的模范公民,更非个个擅长数学,这是明恭维暗绑架”;
-
歧视武器 —— “用来将亚裔与非裔和拉丁裔作比较,强调亚裔守法、勤劳,而拉丁裔、非裔往往是高犯罪率、接受社会福利救济的公民,造成族裔对立和区隔”;
-
一刀切的伤害 —— “掩盖了华裔美国人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让亚裔有苦难言变哑裔”。
学生领袖们结合历史语境和现实困境,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体现了出色的认知深度、思辨理性和政治素养。
打碎“模范族裔”的神话,代之以人人平等的“主人翁”态度 – 自在、多元、脚踏实地又有社会担当。这些尚未毕业的学生领袖,俨然羽翼渐丰。
ACA主席Jeff He对亚二代主流的印象相当乐观:“我对这些年轻人的知识面、服务社区的热心和改变世界的决心很钦佩。我们老一代能为他们提供‘扶上马,送一程”的mentor,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起飞的平台,很欣慰。”
“去年这个项目共协助了6个学生领袖,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双倍。我们要帮助更多的亚裔青年进入政府部门实习,了解政府结构和操作,积累第一手公务经验,成为服务社会建设社区的领袖人才。
Jeffrey和Liam被邀请参加七人小组讨论,为今次的青年领袖论坛,增添了一抹非同寻常、却又顺理成章的亮色。
他俩,一位在加大圣地亚哥就读生物系研究生,一位读高中,今年16岁。两人都不是政府实习计划的参加者。他们为什么被邀请?
答案是杨安泽。
华裔候选人杨安泽2020竞选活动风起云涌,全美各地的华裔社区刮起前所未有的参政风暴。在圣地亚哥,他俩属于最早的杨帮之一。Jeffrey通过Facebook和其他杨帮接上头,第一次对外活动是在Balboa公园的摆台挺杨。
Sunny问他,“来,当我们是你要Yang(注:杨安泽的姓已成动词,指通过介绍把对方变成杨帮的行动)的对象,示范一下你怎么推广杨安泽。”
Jeffrey笑着说,“没啥,摸着石头过河呗。我们手上有些小卡片,UBI之类,主动上前打招呼,问他们关不关心大选,了解什么,在乎哪些议题,来路摸到一些,就顺水推舟,杨安泽的政纲那么多,总可以投其所好,对方不反感就可以聊深点,要是说不到一起,就打住,换人。”
戴眼镜的他纤秀斯文,听他一口溜溜的英文,手势动作表情用词,跟本地生长的完全没分别,难以想象他其实才来美国四年多,读的是理科。他说自己之前也没参加过政治活动,是杨安泽点燃了这把火。
Liam是去年暑假被他妈妈带进杨帮的。打那起,挺杨助选成了他校外生活主旋律,电话拜票、短信拜票、摆摊扫街、上网发推、读书辩论……他一场不落。杨安泽在Costa Mesa被杨帮抬起来人海冲浪那一次,他就和同学一起目睹了。而今,他已是一名杠杠的资深杨帮,电话拜票一次能发6000条,大选每一个动态他都密切关注,同时投入到本地议员的助选义工中去。他分享了感恩节那天敲门被轰的感受,“开始很害怕很难堪,现在我grit(克服)了。” 回应Sunny问他16岁助选有什么感受,他说,杨安泽让干的呀,他说16岁就该投票了。全场哄堂大笑。
“杨周运动”(全国杨帮从各地奔赴爱荷华敲门助选)开始后,他很心动,跃跃欲试。母子俩商量了一下,做了个决定:大年初一,奔赴爱荷华,驻扎一周,挨家挨户敲门。
“这是了解大选、投票和美国中西部的最佳方法,一定比在学校里上一周课学到更多” Liam的妈妈说。
杨安泽的标杆效应带动下,华人参政进入新纪元。既有在最上层建筑层面高屋建瓴的豪气干云,也有日常柴米油盐式的政治基础建设,比如治安、电费、学校教材等议题的发声;既有像ACA,APAPA这样的机构为华裔参政铺路架桥,也涌现诸多被族裔的传奇人物激发的参政义工、可歌可泣的草根助选……
去年年底,UCA华人大会主席薛海培出公差特地路过圣地亚哥,把华裔侨领和新朋老友请出来吃饭,共商华裔社区建设大命题。他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好好想想如何把华裔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不把这代代延续的轨道抓紧给铺起来,我们的下一代,要以华裔这个名义完整地存在,将会越来越难,会因找不到自己的身份归属而越来越四分五裂。
如果说薛主席的忧患里藏着很多华人共同的心声,那么老中青携手共建当是今日华裔上下共同的夙愿了。
从93岁的参政先驱Tom Hom到16岁的助选小杨帮,三代共鸣同一心跳!靠有心有识的你我他,浇灌栽培,华裔参政的欣荣,势必如雨后春笋,薪火相传!
撰文:凌
摄影:于秀,摄像:史文格
编辑:薄雾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
公众号小助手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马上加入《美华读者俱乐部》Telegram群
https://t.me/MeiHuaClub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访问)
━━━━━━━━━━━━━━━━━━━━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
点赞就点“在看”(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