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绝地四战以色列,梅厄成就萨达特【时政大视野】第91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风鸣拾夕》公众号。(《中东冲突》系列之3、4两集汇编,原载《风鸣拾夕》公众号)

作者:风鸣

为何而战:立国保国以色列,生灭继绝必喋血?

这集开始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先补以国战史,后面再说阿人巴人战争。洗净、补齐这些很重要,因为意见太多、缺斤短两、泥沙俱下,不知该信谁。对风鸣式循序渐进解构还原,有人不屑一顾,有人鉴赏称赞,但问题总要定义、回答,争来争去炒冷饭,炒不出朗朗乾坤。
之前的问题是,犹太人建以色列国是否合法?相信了解过程后能得出结论,除非不走心脑、不在状态。合法性且不论,更多人好奇这两个问题:以国到底是个什么国家?安全得到保障了吗?

认知魔鬼

第一集说对哈马斯-以色列开战有四种反应,哪个对?其实都对,都有道理,但都不全,摸象。麻烦就在这个不全。魔鬼在细节,被有意无意省略忽略的关键细节,治学,观世,莫不如此。
认知中,有知道自己知道和无知的,和不知道自己知道和无知的。对未知无知,一般人靠脑补,近似,搬运,引经据典人云亦云,偷工减料、弯道超车,血拼不为还原,只为抢占道义高地。
若关键细节被近似掉,重复千遍也变不成真相,满嘴马赛克,当然说不清。需要点好奇,耐心,退思,弄清问题,复建事理链条,忍住魔鬼诱惑。这叫当代元认知,对自我认知的认知。以色列难懂,魔鬼就在这里。细节藏魔鬼,法理是基础,得确定合法合理,大水漫灌就成了行为艺术。

千人千国

有一千种意见,就有一千个以色列,这样说并非无奈接受“没有真相”的苟且荒诞,而是承认、正视复杂。设个选答题吧,单选、多选自便,供娱乐。以色列是:帝国/王国/神权国/民族国/种族国/军国/党国/米地仆从国/欧洲铁盟国/宪政民主共和国/不知道,没人知道/都不是,而是___。
真要具体答起来才发现难,普通答题思路未必适用,包括刨历史,次次从头说起;党争化,非左即右;主义化,唯意识形态至上;阶级斗争,压迫,剥削,反抗,革命,造反有理;悲悯,一个是鸡蛋,另一个也是鸡蛋(吗),奈何;公平正义,每次都必须对、必须赢;吵,真理在大嘴射程之内;搬运,堆砌,学问,资源,聪明,炫富斗富,自我服务;权威说的,谁谁谁;川普说的,川神,川爷,川贼;大国博弈;阴谋;民调;剽窃;篡改;撒谎造谣;等等等等。很酷很过瘾,但不是严肃治学。治学需要提问,具体、可证伪的问题,而非设问诘问质问调侃挖坑循环。

立国,灭国

阿以冲突,魔鬼叫“目的”:为什么而战。称阿以战争为宗教冲突,虽微言大义,但至少不全面。从第二集里的以色列独立建国过程看,很清楚,犹太国、以色列人要独立,要安全,作战是为存活。区区一国几十万,面对数亿阿拉伯多国联军铁壁合围,孤立无援,喘息时间为零。
阿拉伯人作战为什么?很简单:掐死、灭掉新生以色列国。建国只能建一国,阿拉伯国,不能两国,更不能犹太国,哪怕阿拉伯强权林立,疆域无垠,资源无限,分分合合打打杀杀无休无止。
一方要立国,一方要灭国,立国的只有一次机会,从不灭国,但若停止战斗,国将不存。那么,如果灭国方停止战斗呢?55年后,泽林斯基说,若乌克兰停止抵抗,将没有乌克兰,若俄罗斯停止攻击,将有和平。独立75年后,以色列国仍在。灭国大战打得怎样?大战改变了什么?

六日战争

阿以间大规模武装冲突,史称五次中东战争,2023这次被称为第六次。其实,以色列国的立国、保国之战大大小小从未间断。在独立战争基础上,还有两次大战基本铸就今日格局。
先说“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从1967年6月5日打到10日,火种却在9年前播下。1956年,埃及的纳赛尔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封锁以色列海路。英、法、以三国盟军攻击埃及,美、苏强力施压后才罢兵。联合国派维和部队驻守埃以边界,以色列重获海峡与运河通航自由,并警告说,若再遭封锁等同于宣战。第二次中东战争史称“运河危机”,“西奈战役”。
快进到1967年4-5月,戈兰高地,叙利亚炮击以色列,六架战机被以军击落,纳赛尔挥师埃军12万、坦克千辆逼近西奈边境,驱逐联合国军,封锁提兰海峡,与约旦缔约,埃叙约三方会盟,大战在即。

先发制人

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6月5日清晨,以空军倾巢出动,三波、两日空袭突击,盟国空军几近覆灭。地面攻击同时打响,两天后占领约旦河西岸全境,约以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三天后,以军全歼埃军,推进到运河东岸,占领西奈半岛,埃以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6月9日,以军攻占戈兰高地大部后,再次宣布停火。
第三次大战,以军战损伤亡数百,战机数十,阿拉伯盟军损失军人2万,战机400多,北约武器完败苏制。以军控制巴勒斯坦全境,外加西奈、戈兰。11月,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要以军撤离占领土地,要阿拉伯承认以色列独立安全。以阿各方会接受吗?应该遵守吗?什么变了?什么回不去了?

命悬一线:梅厄险失以色列,孤魂野鬼萨达特

犹太民族,以色列国,到底是鸡蛋?还是墙?很多人在说:先进强大如以色列,怎么会有死生问题?怎么会犯错误?殊不知,从始至今,以色列国年年日日刀口上舔血,以色列人在围歼绞杀中侥幸苟活,以色列领导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1967年的六日战争,埃及、叙利亚、约旦阿拉伯联军重兵压境,以色列先发制人,获胜,又逃过一劫。六年后,1973年十月战争,阿拉伯联军报复突袭,把正在过年的犹太国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险些兵败亡国,史称第四次中东战争。

六日战争若证明以色列打不死,那么十月战争则证明能死,差点死,根本改变了阿以战局与未来。怎样改变的呢?

唯快不破

上集问卷长,这次的超短:假如哈马斯今晚放下武器接受和平,一切悲惨是否明早就能终结?a会,b不会,c不知道,d干嘛问我,e太居心叵测。不急,慢慢答。答案可以回头聊。不急,克急,虽然烧点脑,可能不烧心。江湖有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反应快是表扬夸赞,快人快语,快马加鞭,快刀斩乱麻。诺奖心理学家卡尼曼却告诫:快思维往往短路。复杂问题快速抢答,是急,而“急”不是个褒义词,一急应万变,是万乱之源。

战场上,统帅部里,全球战略,快能救急,起死回生。十月战争,是行动速度的比拼,而各方立场在战争前后的嬗变,则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三不共识”

强敌围攻,别的都暂且顾不上,只有三种选项:战,降,和。战斗生死难知,投降等于灭国,那么和平值得试吗?1967年六日战争停战后仅几天,6月19日,以色列联合政府就一致决议,归还西奈和戈兰,换取阿拉伯和平协议。准备要做,决议要做,但未公开发布。

11月22日,安理会全票通过英国提案的242号决议。以色列驻联大使宣布,愿与阿拉伯国家逐个协议和平。埃及、约旦、以色列、黎巴嫩开始与穿梭外交的瑞典人Gunnar Jarring联合国特使团商谈实施。甚至叙利亚也在1972年3月表示“有条件接受”。

242号决议成就了1979埃及、1994约旦、1993-95巴解与以色列的和平协议。那么,如此好事,为什么不早些发生?因为六日战后的当年9月,阿拉伯八国联盟,在喀土穆达成“三不”共识:不求和,不承认,不谈判。最终战争风云再起。和平?什么和平?谁的和平?

十月战争

埃及纳赛尔兵败心碎,每况愈下,三年后病逝。萨达特继任后,和平无望,民心凋零,于是与叙利亚的阿萨德共谋反攻复仇。他大力备战,扩军整军,驱逐2万苏联顾问,外交进取,获英、法支持和西德军备供应,并频频军演,以敲打、迷惑以色列国防军。最后选定在犹太新年赎罪日Yom Kippor开战,届时以国放假,禁食,交通停止,不用武器、电子设备,一年中战备最脆弱。

以方最后确认开战情报后,全国匆忙紧急动员,但一小时后埃、叙两军即从西南、东北两方同时发起攻击,开战提前了四小时。上次是三国联军,这回,约旦因为与巴解组织闹翻,谢绝参战。国王侯赛因甚至飞赴特拉维夫,预警以国总理梅厄夫人,战争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1973年10月6日,赎罪日当天,埃叙两面突袭,顿陷以色列于灭顶之灾,时任总理梅厄夫人面临绝望。以军猝不及防,坐失先机,原因除了过大年外,还因为情报差强、大国干预、决策被动。

西南方面,埃军多处突破防线,强渡运河,以军寡不敌众,全线崩溃,两军坦克大战后对峙。危在旦夕之际,国防部长达扬要动用原子弹,可见危机多严重,梅厄当然不允。15日,以军以步兵大规模反击,打穿防线,切割埃军。渡过运河的以军所向披靡,一直攻到开罗城外百公里。

东北线,戈兰高地方面,1400辆叙军坦克围打以军180辆,多有斩获,血战惨烈。不料仅15个小时后,以方紧急动员的预备军增援部队就到达戈兰前线。8日,反攻开始,两天后打退叙军,恢复战前控制线,次日攻入叙军控制线背后的本土,重炮轰击首都市郊,前锋距大马士革仅40公里。

约旦和伊拉克派出远征军增援,约旦小窗与以军沟通避免直接交火被歼。

绝地生还

10月22日,安理会14-0通过美国苏联联合提案338号决议,命令停火,谈判和平。埃以接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当日拒绝,次日接受。各方虽都有违反停火令,但战斗继续到26日大致结束。

从情报确认战争爆发开始,以色列最高统帅部里就激烈争吵不断,梅厄因拒绝先发制人而受诟病。有人指出,如果以军先打,必失美援,以国必亡,正因为梅厄当机立断,力挽危局,才转败为胜,转危为安。然而,备战不到位,让以国命悬一线,国人抗议,最高法院调查。几个月后,次年春天,梅厄辞职。2023新电影《果尔达》艺术再现了十月战争的幕后艰难,Helen Mirren出演梅厄夫人。看客只见棋盘棋子、画面数字、输赢胜败,而真实战争背后,是人,是挣扎,是无数两难迫选。

历史拐点

十月战争是现代世界历史分水岭,创造了许多首次。阿拉伯军队首次像样的攻击,有阿拉伯人意识到消灭不了以色列,默认、接受以国存在,以色列国看到自己的危弱。
首次美苏直接介入,苏联威胁参战,欧洲拒绝梅厄援助请求,水门混乱中的尼克松当局大规模军援,美苏双方武器空运补给竞赛比拼,基辛格穿梭外交。首次海战,以色列地中海海军完胜,获制海权,保障95%美援海运畅通。首次美苏海军在东地中海大规模对峙,海军史上规模之最。

首次美苏安理会共同提案命令停战,首次阿以官方正式公开对话,1975年9月,首次在日内瓦签署休战协议。为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减产、禁运,触发1973石油危机爆发。

土地,安全

萨达特总统成为首位阿拉伯领袖到访,埃及承认以色列合法主权。埃以长期谈判后,于1979年在卡特总统主办下,与贝京总理在戴维营达成首个和平条约。此举导致埃及被逐出阿拉伯联盟,和以色列一样,也成了中东世界的孤魂野鬼。戴维营和约两年后,在十月战争八周年纪念大会上,萨达特遭极端伊斯兰圣战者枪杀。他扭转乾坤,是战争与和平的不朽烈士和伟大英雄。
按照协议,以色列归还整个西奈,撤离全部驻军和定居者,终于以土地换得持久和平。此后,阿以大规模战争不再,代之以巴以冲突、内战,延绵至今。命运多舛,曲折坎坷,和平为什么这么难?暴力恐怖为什么难以终结?下集说。 

更多风鸣文章及视频见于《风鸣拾夕》公众号,全网同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