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
第1557篇文章
青春期的孩子四肢发达,精力充沛,情绪冲动,但缺乏理性自控的能力,是尝试毒品和染上毒瘾的高危群体。家长如何有准备地应对这一状况?本文为家长详细介绍美国防毒教育最权威的指导手册《儿童和青少年防毒教育:家长、教师和社区领导以科研为依据的指导手册》。
正文共:3630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撰文:张小彦
美国防毒教育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指导手册是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2003年出版的《儿童和青少年防毒教育:家长、教师和社区领导以科研为依据的指导手册》,简称《防毒手册》[1]。这本红色封面的小书提炼了美国防毒教育科研成果的精华,经过多次更新和再版,为美国的防毒教育指引了方向,并提供了防毒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
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诱发使用毒品的个人、家庭、同伴、学校、社区方面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促使远离毒品的因素称之为“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从这一点出发,防毒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防毒教育的干预措施(prevention program),降低“危险因素”同时增强“保护因素”。手册将不同层次的危险和保护因素归纳于下图。这些因素还有更细的分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手册。
危险因素 |
层次 |
保护因素 |
早期攻击性行为 |
个人 |
冲动自我控制 |
缺乏父母的监督 |
家庭 |
父母的监督 |
毒品滥用 |
同学 |
学习竞赛 |
毒品易得 |
学校 |
毒品控制的具体措施 |
贫困 |
社区 |
强大的社区联系 |
防毒教育可以分成三个级别。首先是初级防御(primary prevention),其目的是打消尝试毒品的欲望,防患于未然。这层教育从小学就开始,通过集体教育(班或年级)讲述毒品的危害,增强防毒意识,介绍拒绝和躲避毒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制力和做正确选择的能力。教育方式除讲课,学生互动之外还有游戏。
其次是二级防御(secondary prevention),其目的是阻止初试者成瘾。防患于未然是上策,但仍有一部分青少年会尝试饮酒、吸烟、抽大麻。一旦被发现,学校有指定的人员会找这些学生个别谈话,并通知家长,定出计划阻止进一步的发展。有一个叫SAP (Student Assistance Program) 的项目,就是联邦政府资助的一个高中学校的二级防御项目。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校方会为接受二级防御服务的学生保密。
最后是三级防御(tertiary prevention),其目的是防止戒毒者重犯。极少数学生在高中期间染上毒瘾,更多的是有毒瘾的成人需要送到戒毒所治疗。毒瘾很顽固,常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彻底戒除。因此防止戒毒过程中的反复(relapse) 成为三级防御的重点。
防毒教育有三道防线:家庭、学校、社区。每道防线都有相应的被实践和科研证明有效的防毒干预措施(Evidence Based Programs–EBP) 。
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值得一提的是“巩固家庭项目”(Strengthening Family Program)。这个防毒措施以家庭为基础,通过七节与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课程,提高家长的防毒意识、与孩子沟通和家庭教育的技能(如定计划,设标准,检查作业,执行纪律等)。适用于10-14岁年龄组并被科研评估证明有效。这类小组式的防毒项目被称作“有针对性活动”(selective)。
第二道防线是学校。值得介绍的是“培养生活技能”(Life Skill Training)项目。这是一个全校范围编入课程持续三年(第一年15节课,第二年10节课,第三年5节课)的防毒普教活动。主要内容有三方面:(1)毒品危害知识和抵制毒品诱惑;(2)自我管理能力;(3)交友和社交技能。这类普教式的防毒教育活动被称作“广义性活动”(universal)。
第三道防线是社区。毒品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发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待。联邦政府自1997年以来每年拨款资助发展社区防毒联盟并建立无毒社区(Drug Free Community)。接受资助的社区要调查当地毒品问题现状,制定防毒计划,联合社区各界(政府、警察、学校、社团、企业、名人、青少年团体等)共同实施防毒宣传,建立防毒禁毒地方法案,增加烟酒税和查禁商店向21岁以下青少年出售烟酒等措施。这类全社区参与的活动被称为“环境战略”(Environmental Strategies)。自1992年成立以来,美国社区反毒联盟(Community Anti-Drug Coalition of America-CADCA)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000多成员组织的全国最大的社区防毒公益组织。
国家层面的防毒教育工作主要由六个部门领导:(1)国家药物控制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ies); (2)国家疾控中心;(3)国家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4)少年司法和犯罪预防办公室;(5)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6)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六个部门各有分工。政策办公室负责毒品控制总体方向和政策,疾控中心、服务管理局、犯罪预防办公室负责防毒教育的实施,两个研究所主导防毒科研。
另外,防毒教育领域还有一批以大学为基地的科研中心和几代人组成的科研队伍。加上多种防毒教育的刊物、学会和专业会议,美国已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防毒教育和科研体系。
美国五十个州都有联邦政府资助加上州政府预算拨款支持的专职防毒戒毒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职责是指导协调全州的防毒戒毒服务并给各县分配资源。比如我所在的宾州就有50个县级机构和150个以上社区组织能得到防毒资金。这样层层的资源分配和管理就形成了由成千上万各级防毒机构组成的服务体系。
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GPRA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这项立法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建立绩效评估标准,并要求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社会服务机构按标准采集数据,提供报告以证明服务绩效。
1996年,国家防毒教育办公室(Office of Substance Abuse Prevention)发布了防毒教育服务数据采集上报的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s)。各级接受联邦资助的防毒教育组织每年都必须按此标准采集和上报数据。该数据标准详细定义了防毒教育活动的类型、内容、参加者、频度、力度、地点、服务提供者等。这套数据为美国各级政府提供了防毒教育管理的基本信息。
2003年,美国国家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发布了国家层面的防毒教育效果指标(National Outcome Measures) ,包括:(1)青少年对毒品危害认识程度的提高;(2)初始尝试毒品的年龄推迟;(3)过去30天吸毒人数减少;(4)由于吸毒引发的学校处罚减少;(5)由于毒品造成的犯罪下降;(6)接受防毒教育的人数、性别、年龄、和种族;(7)防毒教育服务次数和针对性的提高;(8)实证有效的防毒教育干预措施实施比例的增加。这套数据为防毒教育效果的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
国家层面的毒品滥用的监测和追踪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是防毒教育管理和预测的另一重要手段。比较著名的有监测未来(Monitor the Future),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全国吸毒与健康调查(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
由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支持的监测未来问卷调查项目始于1975年。该调查的目的是监察青少年吸毒的现状和趋势。每年全国各地有近400所学校中约40000名八、十、十二年级的学生参与此项问卷调查。调查针对各种毒品的使用问三个时间段的问题:有生以来、过去一年、过去一个月。四十多年来,监测未来问卷调查数据为美国提供了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晴雨表。
1990年代初由国家疾控中心主导的青少年危险行为抽样调查项目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该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主要研究与健康有关的危险行为如:抽烟、饮酒、吸毒、饮食习惯、反社会行为等。该调查结果已成为美国监测和分析青少年健康和越轨行为的基础数据。
自1971年开始,由美国国家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主持的全国吸毒与健康调查是每两年进行一次的面对面家庭问卷抽样调查项目。该调查采集12岁以上家庭成员毒品使用现状,包括吸烟、饮酒、各类非法毒品、精神健康状况。这项调查的数据已成为美国测定全国和各州毒品滥用人口指数以及历史趋势的核心数据。
[1]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NIDA), NIH, US DHHS, Preventing Drug Us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Research-Based Guide for Parents, Educators, and Community Leaders, NIH Publication No. 04-4212(A), Second Edition, 2003.
✎作者简介
张小彦,社会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智能决策研究所所长。美国多彩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数据科学家。1996年创建凯特智能决策公司,将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社会管理和决策支持软件系统。曾先后为美国联邦政府和二十几个州政府设计、建立了毒品滥用预防活动管理信息系统。2007至2010年,被美国卫生部聘为国家级顾问。2012年以来多次回国交流并做了有关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数据科学的专题演讲并成为财新网站“决策智能”专栏作者。
撰文:张小彦
编辑:Jing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
公众号小助手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阅读原文 Read more
进入张小彦专栏
点赞就点“在看”(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