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美国华人

1220篇文章

正文共: 4523字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重逢”后的三胞胎。(NEON广告片截屏。)


看完电影《三个完全相同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仿佛心中倒翻了五味瓶。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这样说吧,一部纪录片,如果告诉你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片,你一定会把真实的部分当作是改编的。生活的戏剧效果实在是远远超过小说。


这是一部由NEON发行,英国制片人Tim Wardle执导,在2018年Sundance电影节获得美国纪录片特别评审团“故事奖”的纪录片,是一个CNN的电影项目。非常推荐,绝对值得一看。为了不破坏读者看电影的胃口,本文分为上下篇,打算看电影又不想知道太多细节的读者可以暂时先不读下篇。



   上篇   

三胞胎悲欢离合的奇遇


该片讲的是同卵三胞胎Robert Shafran(昵称Bobby)、David Kellman和Eddy Galland在出生时就被十几岁的生母遗弃,6个月时分别被三个不同的家庭领养,19岁时又奇妙地回到了一起的故事。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初次见面的Bobby与Eddy凝视对面的“自己”,兴奋不已。(NEON广告片截屏。)


所有的神奇起始于1980年暑假后的那一天,19岁的Bobby去一个名不经传的大学报到。从走进校园那一刻起就一路有人和他打招呼,说“欢迎回来”,甚至有女孩主动与他亲吻,但他们都称他为Eddy。原来Eddy曾在这里就读,但现在离开了。是Eddy的好友麦克把Bobby与Eddy连上了。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地方小报上Bobby与Eddy巧遇后的照片。(NEON广告片截屏。)


Bobby与Eddy双胞胎巧遇的消息上了多家地方小报,19岁的David与养母看见后很快也与他们联系上了。的确,三个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时候,连他们的家人都分不清谁是谁了。

貌似又神似的三胞胎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三胞胎“重逢”后最快乐、最轰动的那段时光。(NEON广告片截屏。)


于是,他们的故事成了纽约地区的轰动新闻,他们被所有电视节目邀请,出现在所有报刊杂志上,就连轻易不追花边新闻的《纽约时报》也登了他们的故事。看电影里重播电视台对他们的采访以及他们当年拍的部分镜头,你不得不感慨基因的神奇——他们不仅貌似,而且神似:一样的咧嘴笑,一样的步态,一样的站相,一样的坐姿,都喜欢吃中国菜,喜欢同样的运动,喜欢同一牌子的香烟,甚至对女孩子的欣赏品味都一样。哦,还有一样的肉嘟嘟的手!据说David的朋友看到报纸上的照片,首先说的是“你看那手!”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三胞胎“重逢”后最快乐、最轰动的那段时光。(NEON广告片截屏。)


也许最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三个人都在同一个年龄段有过忧郁的经历,都看过心理医生。设法找到生母后,他们得知生母曾有过忧郁的历史。


还有一个奇怪的巧合:他们虽然被不同人家领养,当时19岁的他们,居然每个人都有一个也是领养的、21岁的姐姐!也许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领养的家庭了,他们分别被一个医生家庭、一个军人家庭和一个蓝领家庭领养。


“久别重逢”的三个19岁的孩子乐不可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三个,从见面那一刻就爱上了彼此,这是他们最好的时光。三个人一起接受电视采访,就像演滑稽戏似的,观众都看呆了。他们当时人气那个高,走到哪里都是一大群人围观。他们甚至还参加了一个电影的拍摄。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气,三人合伙开了一个就叫做“三胞胎”的餐馆,非常成功,第一个月就盈余百万。随后,他们也一个个恋爱、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下篇   


如果你以为这部纪录片只是为了记录三胞胎的“好事多磨”,记录他们神奇的重逢和重逢后的神奇,那可是大错特错了。故事讲到这里,重点才刚刚开始。如果说上半部片子是娱乐片,越看越有趣的话,下半部则是生活片转向哲学片,越看越黑,仿佛魔鬼逃出了潘多拉盒子。

命运被捉弄?


原来,三胞胎是故意被分开的,也是刻意挑选了三个经济背景完全不同的领养家庭。这是当时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曼哈顿儿童发展中心”(Manhattan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的Peter Neubauer博士(1913-2008)精心设计的一个秘密社会实验,Bobby、Eddy和David是参与者的一部分。Neubauer博士挑选同卵多胎的弃儿,然后把孩子们分别放到不同经济阶层的家庭环境,定期跟踪、观察,收集数据。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David的养父是所有家长中与三胞胎最亲近的,他的家也是三胞胎生活在一起后住得最久的。他总说他有三个儿子。(NEON广告片截屏。)


这也是为什么三个孩子都有一个同样年龄的、也是领养的姐姐。这是同时做两个轴向比较的实验:三胞胎在三个经济环境不同的家庭做比较是其一;三胞胎中的每一个与同一家庭中的姐姐比较是其二。


挖出这个秘密实验的是《纽约客》曾获普利策奖的作家Lawrence Wright。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发表过论文的实验。无论Wright多么努力,他无法获得研究结果的任何信息。原来,“曼哈顿儿童发展中心”后来与“犹太人家庭和儿童服务董事会”(Jewish Board of Family and Children’s Services)合并了,而后者把这个实验的所有资料都交由耶鲁大学保管,在2066年以前不得公开。如果说得知三胞胎故意被分开让当事人及其家庭感觉被欺骗、蒙蔽甚至被捉弄,故事发展到这里,才是让当事人与观众最受挫,也是这个故事最黑暗的部分。


也许旁人想象不出当事人感情上的创伤。导演Wardle花了4年时间才让三胞胎的“大家庭”信服,这是一部严肃的记录片,最终同意参与这个片子的拍摄。不过,也因为片子够严肃,参与者从中得到了回报,尤其感人的是电影节首场放映后,一对夫妻走到Robby跟前对他说,“我们代表世界上所有做研究的心理学家向你道歉。”

自然与养育孰


很自然地,大家都认为实验的目的是试图将nature(自然)与nurture(养育)做比较,看看两者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先天与后天因素,基因与环境哪个作用更大。这也是该片试图讨论的第一个话题。


参与该片采访的那些与三胞胎有关的家庭成员,一致认为养育更重要。这好像也是社会的共识。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Bobby和David接受人物杂志采访。


影片中故事的发展似乎也证明了养育重于自然。三胞胎年轻时的镜头回放,仿佛是一个人。而现在接受采访的56岁的Bobby和David却已经是连一般兄弟的影子都不那么明显了,更不要说同胞兄弟了。对了,还有从来没有在采访中出现的Eddy:他34岁时就自杀了。三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

拆散同胞手足是否人性


故事讲到这里,影片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第二个话题的讨论:为了科研,如此拆散同胞手足是否人性。


这个内容对三胞胎和他们各自的家庭来说是难以形容的痛,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科研设计。令我吃惊的是,他们把三胞胎成长中的很多问题都归罪于在6个月大的时候被分开。他们想象的是,出生后,三胞胎一直是生活在一个婴儿床上的,在6个月时的某一天忽然被分开了,其负面影响是终生的。


当初与这个实验直接、间接有点关联的科研工作人员,只有两个人愿意接受采访。这二位虽然也同意这样的做法不人道,但他们同时又认为,这类研究有其科学价值。他们强调的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实验的设计,而是需要了解,在50年代末,这并不被看成是很糟糕的事情,而这对我们获得珍贵的科学知识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该纪录片的说法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不发表实验结果。Neubauer博士的维基百科网页上的说法是,根据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报道,该实验结束于1980年。那时的社会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最初开始实验的时候了。害怕社会舆论无法接受这样的实验,Neubauer博士拒绝发表结果,并密封实验资料直至2066。

实验中还有什么秘密?


Wright调查这个项目时,最先发现的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他了解到,她们的生母有忧郁症病史,姐妹俩也有过。继续调查,Wright发现凡是他找到的,生母都有过忧郁症。Neubauer博士的研究到底包括了什么,如果是单纯的比较自然与养育,为什么要专找有忧郁症病史的呢?


从影片中的采访来看,人们对这个实验的结论期待极高。可是,对这种已经无法再重复的实验,如果太迷信其结论,又缺乏新的验证手段,会不会害处反而大于益处呢?还记得一直被引为经典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吗?也是一个70年代初做的已经不可能重复的实验。现在心理学界已经普遍认为,不仅该实验的设计是有缺陷的,而且还发现实验的参与者有作弊,所以其结论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个实验太经典,太有名了,现在要去除人们先入为主的概念真的很难。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电脑屏幕上“犹太人家庭和儿童服务董事会”对秘密实验的声明。(FOX Megyn Kelly访谈节目截屏。)


现在拥有实验记录资料的“犹太人家庭和儿童服务董事会”在该纪录片完成后发表了一个声明:“我们不赞同Neubauer的研究,并对此实验的发生深表遗憾。我们认识到参与这部电影的人们的巨大勇气,我们感谢这部电影为这项研究的公共对话创造了机会。”


这是不是暗示,有可能提前公开实验资料?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实验对象”浑然不知地生活在我们中间?不禁想到三胞胎中自杀了的Eddy在三兄弟“重逢”的最初时刻说的一句话:“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三兄弟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有任何人能回答吗?


参考资料:

https://medium.com/s/trustissues/the-lifespan-of-a-lie-d869212b1f62

https://www.cnn.com/2018/06/29/entertainment/three-identical-strangers-review/index.html

https://people.com/movies/how-identical-triplets-separated-birth-twisted-adoption-experiment/

https://www.npr.org/2018/07/09/627260971/three-identical-strangers-tells-the-astounding-story-of-triplets-separated-at-bi

https://www.today.com/parents/three-identical-strangers-documentary-tells-triplets-amazing-tale-t133040



作者:溪边愚人

本文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推荐阅读

与奥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过,未必不是无冕之王

逆天了!The Post 让幕后英雄情何以堪!

听我心声 | 我的抑郁症,我的爸爸妈妈

自闭儿成长记——养育一个星星的孩子需要整个村庄

一个自闭儿的奇迹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美国华人

客观、理性、包容

三胞胎的戏剧人生:情节比故事片更跌宕起伏的纪录片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微博:@美国华人传媒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email protected]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