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美国华人”
公众号:美国华人 ChineseAmericans
客观、理性、包容
这里原本应该是连绵的冰面,但是一头北极熊却正在海浪中奋力游泳。因冰面消融,它和另外八头北极熊掉进汪洋大海。由于全球升温,导致冰面不断融化,要抵达最近的冰面,这些熊还要游一段不小的距离。
具体说,这段距离有六百多公里。
科学家们警告,北冰洋的融冰速度已超过“临界点” —— 也就是说 —— 冬天结冰面积不足以弥补上个夏天的融冰面积,千万年来的生态不能再持续。
马拉松游泳,对于健将北极熊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对于跟随母亲的熊仔来说则可能是致命的。科学家们追踪了一头带了标记的熊妈妈,她在九天之内不停地游了686公里,没有一块冰可以歇息,上岸后又跋涉觅食。在这个过程中,她的两只幼仔就不见了。
上面的照片,是十年前的事。
十年后的今天,一位加拿大摄影师拍摄的北极熊,牵动了数百万网民的心,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瘦骨嶙峋、步履蹒跚的北极熊。
这头口吐白沫的动物,在荒芜的土地上寻找着任何可以果腹的垃圾。在长途的游泳之后,他们在岸上还要行走遥远的距离。海冰融化使得他们没法在冰上捕猎海豹,日益强劲的风也影响了他们依靠嗅觉寻找猎物的能力。
为了生存,北极熊一次次远征,脂肪燃尽,只剩皮包骨头。他们在食物奇缺的北极,本来就有一半的生命在为了觅食奔走,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熊饿毙在寻找食物的路上。
可口可乐公司从1922年起就用北极熊作为代言形象,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它们的生存状况根本不像广告片里那样惬意。
科研人员在位于北极圈里的挪威岛屿,发现一条枯瘦的北极熊尸体,从它的卧姿来看,完全是因为饥饿到极点而气绝倒地。据分析,它为了觅食已经沿着内陆的峡湾走了四个月,行程约七百多公里。
这绝不是孤立事件,据估计,到2050年,北极熊数量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之多,而到2100年北极熊很可能会灭绝。
作为北极圈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它们的捕猎原本支撑着那里脆弱的生态链:他们吃剩的海豹尸体,本是其他动物的佳肴。如果北极熊灭绝,其他的依赖性的生物也会受到打击。
世界动物协会估计北极熊目前总共还有22000-31000头,分布在19个海域,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北冰洋冰面的碎裂消散、冰山病榻漂移、格陵兰岛冰盖的年年缩水,都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背后指向全球变暖这个祸首。
不要告诉我,这头熊是病的,所以跟全球变暖无关;那头熊是老的,所以跟全球变暖无关。我们谈的是统计概念,简单的个例不能推翻结论。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慢慢饿死,是一个令人揪心的情景。喂食北极熊等野生动物是非法的,因而有专家指出,是不是应当检讨这个政策呢?不过,即便救得了一时,也救不了一世;救得了一只,也救不了一个物种。
按着物竞天择的规律,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被自然淘汰掉,应该是自然演化的常态。但是全球变暖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却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了生物能够适应的速度。
生物的适应性需要十万、百万年的积累,但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变化是十年、百年的数量级,生物的DNA加速运转也不能赶上。能够紧紧跟随人类修理世界的步伐的,恐怕只是那些生命周期短暂、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和蟑螂老鼠之类。
2008年,美国已经把北极熊列入被气候变化威胁的濒危物种。像北极熊这类对于环境要求比较特殊的物种,也不是唯一的特例,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列在最危险名单上的动物除了它,还有企鹅、鳕鱼、珊瑚和一些鱼类和两栖动物。
全球变暖是一个宏观概念,它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地区则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海冰融化导致空气降温,反而令北方的加拿大感受到更多的寒流。
因此首当其冲的加拿大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加拿大各省刚刚共同签署协议,着重于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目标是终止燃煤发电、节能减排,为阻止全球变暖的恶化做出具体的行动。
全球变暖是真的,气候恶化是真的,死亡是真的。
地球是真的,这个家园只有一个。除了生态圈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有更直接的方面是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包括山火的增多、雾霾的普遍,这些都是眼前的现实。
人类管理地球,并不是为了可以拿来为所欲为的,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上帝把世界交给人去管理,那么同时,人类做好管家和园丁,也是一种责任吧?就像《马太福音》里说的,那不会把上帝交予的东西变得更富足的,不是好的仆人。
而按照东方的古老智慧来说,万物则是一体的,生生不息谓之易。我们的身体绝不仅仅是这具肉体,更是跟整个生态圈紧紧相连的生命能量的交换。在某种意义上,自然是我们的最广袤的外在身体。
自然不是人的对立面,不是被人主宰的鱼肉,也不是主宰人类的母神。自然就是人的一部分,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关注自然,就是关注自己。
作者:treehouse
本文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ID: ChineseAmericans)
请读者广为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其他媒体如要转载,请联络本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授权:[email protected]
阅读原文 Read more
阅读“美国华人”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