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
第1580篇文章
由奥巴马夫妇担任后期制片人的“American Factory”(《美国工厂》)已于8月21日在网飞上线。影片讲述的是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通用汽车厂关门之后在原址建立美国福耀玻璃工厂的故事。中国老板来到美国工厂试图将中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美好愿望落入实际中,真有点像一场期盼甜蜜美满结局的婚姻,它一样有着甜蜜的开始、艰难的磨合、矛盾的爆发和解决,以及未来的种种不可知。
正文共:5268字
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
撰文:林在芝
You never give up on the American dream. That would be un-American. I can have that white fence. I can have that nice home. Send my children to college if that’s what they want to do. Get treated with common decency. You have to be able to believe in it.
-Timi, Furnace Technician in Fuyao Glass America
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美国梦,那看起来太不美国范儿了。我还可以有白色的篱笆,我还可以有漂亮的家。如果孩子想去,我还可以把他们送到大学。我需要别人以礼相待。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些。
一 提米,美国福耀玻璃的焚化炉技工
由奥巴马夫妇担任后期制片人的《美国工厂》已于8月21日在网飞上线。我迫不及待地当天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深感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纪录片。它凝重大气的风格之下,却又不乏眼角的泪花和嘴角的笑意的小点缀。它既涉及了文化碰撞,又讲述了劳资矛盾。它直视现在,又剑指未来。它追踪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本身,却又把观众引向沉静的思考之中。实在是佩服奥巴马夫妇选片的眼力!
纪录片《美国工厂》片花
1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通用汽车厂关门之后在原址建立美国福耀玻璃工厂的故事。中国老板来到美国工厂试图将中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美好愿望落入实际中,真有点像一场期盼甜蜜美满结局的婚姻,它一样有着甜蜜的开始、艰难的磨合、矛盾的爆发和解决以及未来的种种不可知。
2008年12月23日是位于代顿市郊的通用汽车厂关门的一天。天气寒冷,气氛压抑。人们聚集在一起,祈祷神明为失业的人们指引未来之路。2500名工人在这一天失去工作。这座有着深厚工业历史的城市上空弥散着悲凉和沉重的空气。所幸的是,2014年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买下了这里的厂区,建立了美国福耀玻璃工厂。建厂伊始,福耀获得了俄亥俄州3000万美元的补贴,同时创造了1500个工作岗位,成为当地最耀眼的明星企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美国工人,对福耀难掩感激之情。
然而开厂伊始,曹德旺不让美国工会进厂的决心和俄亥俄州参议员Sherrod Brown希望工会进驻福耀的建议发生了矛盾。而这仅仅是矛盾的开始。随着工厂开工,工人开始对工作条件和防护措施表示不满,开始抱怨中方人员不善指导;而中方管理人员却表示美国工人效率低、干活慢、“手指粗”、“怕热”。曹德旺用从中国挑选过来的优秀工人做传帮带,让节假日不休息而勤勉工作的中国工人来影响和带动美国工人,来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可是收效甚微。工厂产量上不去,开始出现亏损。这一切令曹德旺甚为不满,他沮丧地说:“美国工人效率低、产出低、不能管。一管,他就要去找工会去了。” 但曹德旺并没有选择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地做出改变,而是把美国员工派到中国取经。
美国员工在中国福耀工厂看到的是,他们不甚理解的“严肃、紧张、团结、活泼”,他们没见过的企业春晚,他们颇为感动的集体婚礼。更有令他们震惊的中国工人的作业速度,令他们困惑的军事化管理,和令他们反感的无防护作业。中国工人住集体宿舍,为了工作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2小时,很多人只能一年回一、两次家。这样的管理的确可以提高产量,但这不是美国员工可以消化吸收并加以学习的。
2
那么,中国一行解决了美国工厂的问题吗?当然没有。有些员工甚至厌烦在车间里循环播放的中国工厂、幼儿园的画面。而美国福耀玻璃工厂的劳资矛盾也愈发激化。工作安全投诉不断,员工诟病叉车超载,在通用汽车工作了15年从未受伤的员工在福耀仅工作一年就受了工伤。也有员工不满薪金待遇,不满中国主管的蛮横。在工厂门口开始出现举着“加入工会”标语牌的人群。
美国联合汽车工会(UWA)开始介入其中,他们慷慨陈词:“美国是由工人们建立起来的,是这些人让美国变得伟大。在福耀,你们有权过上公平的生活,拥有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是你的权利。……努力工作的美国底层人民没有变,是上层人变了,他们改变规则,想牺牲你们的利益来捞好处。你有权利有义务拒绝他们,这就是我们要在福耀建立工会的意义。这么多年的奋斗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既能让公司赚钱又能公平对待员工的方法。这两条是能够共存的。……UWA会与你们一起并肩战斗!” UWA使部分工人情绪激昂,但也有工人反感UWA,认为他们会从中间抽油,而且会养出懒人。
曹德旺的对策是用华人高管替换掉以前任命的美国高管,花重金引入应对工会组织的咨询公司,辞退积极参加UWA活动的员工,同时将工人的工资由每小时12美元提高到每小时14美元。新上任的美国福耀华人总裁刘道川鼓动员工:“有人问,我们在赔钱的时候为什么要给你们加薪?因为好的工作效率来自好的员工,而我们要留住最好的员工。但话说回来,你们要更努力地工作,长时间地工作。在美国的团队可以和中国的公司员工干得一样好。我们要提高要求,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好。”加薪对于生活在底层的员工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是代价是需要牺牲掉自己的权益。
最终在是否引入工会的投票中,工人们以444票支持票和868票反对票把UWA拦在了门外。中方高层长舒了一口气,刘道川再次表示:“我感觉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让美国福耀变得更好。我会尽力解决好每一个问题。还有,我将选出10名员工,邀请你们去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就像曼哈顿一样。你们会住在凯悦饭店,那可是带有天际游泳池的55层高楼。我们福耀是一家人。我们需要奇迹,我们需要永远的成功,让美国再次伟大!”而在座的员工一片漠然,无动于衷。在赚着低廉的工资、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时,人们是不会为一次不切实际的旅行而兴奋的。一位员工伤感地说:“我再也赚不到在通用时赚到的那些钱了,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018年美国福耀玻璃公司开始实现盈利。而工厂里的问题和隐患仍然威胁着工人的人身安全。令人最为伤感的是片子接近尾声时,镜头里出现了全自动机械臂,它已经取代了搬运玻璃的美国员工。一位中国高管嫌弃地指着一些正在现场工作的美国员工对曹德旺说:“过一段这些人都要被机器换掉,他们太慢了!” 而片尾语提示:自动化使全球3亿7千5百万人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工作岗位。过去20年间,政府和企业减少了职业进修之类的投资。
3
这部纪录片拍得细致入微而又凛然大气,它全面顾及到曹德旺、中方高管、美方高管、驻美中方员工、美方员工、中国工厂员工所有各方。看完片子,观众可以站在每一方的角度上来理解建厂的困局、中国工人们的紧张忙碌、美国工人们初拾新岗位的艰难。正如福耀厂歌所表现的“福耀是透明的福耀”一样,这部片子也拍得清澈透明。实在难能可贵。在这一点上,我们观众不仅要赞美两位导演史蒂文·伯格纳和朱莉亚·莱哈特的细致镜头和宽阔的视角,也要感谢福耀当家人曹德旺的魄力和勇气。
在片中,我们看得到曹德旺的诚恳、决断、忧虑、苦闷,也看得到他的迷信、粗鲁和刚愎自用。虽然曹德旺有着中国企业家的不可一世和装模作样,但他也足够坦诚率直。在没有前呼后拥的安静时刻,他也会对企业造成的环保问题进行反思,也会对失去的蝉叫蛙鸣怅然若失。他令两位导演拥有绝对特权,可以在车间任意拍摄。纪录片真实地展示了一位中国企业家的真实样貌和报国情怀,观众对他的看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的坦率做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观看了这部片,你会发现片子的视野很宽广,有美国工业的没落、中国的欣欣向荣;有美国的劳资矛盾、中国企业的半军事化管理;有中美人士的文化冲突,也有中美工人间的温暖友情。而我的视线更多地集中在个人的身上,那一个个为着生活、为了工作而奔忙的中国工人、美国工人。他们的幸福、他们的苦涩、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悲伤尤其牵动着我的心。
中国工人朴实无华、憨厚老实。在到访的美国人看来甚至有些木讷和拘谨。他们为了生活背井离乡,住在集体宿舍,家人一年都很少见上一面;上工时要集合报数,工作时专注集中、无暇他顾。而他们的工会组织呢,存在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员工不断地为祖国、为福耀做出贡献。他们有权利保障吗?有私人生活吗?没有人为他们考虑这些事,也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有认真想过。
美国福耀玻璃工厂里的中国女工 (来源:《美国工厂》预告片截图)
驻美的中国工人初到美国感到的是新鲜、好奇,但生活中却真实地承受着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他们在曹德旺的鼓励下,为了中国人的骨气,为了福耀在美国的繁盛贡献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工作压力大时有的员工甚至睡不着觉。可繁忙过后的寂静时刻,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之时,那种骨肉分离的痛苦十分令人动容。
美国福耀玻璃工厂里的美国女工 (来源:《美国工厂》预告片截图)
美国工人呢?他们懒吗?他们慢吗?都不是。他们初入玻璃制作行业,老师讲中文,解释问题需要借助翻译,一开始当然需要时间。要知道,为了生存,他们中有的人甚至要一天做两份工。美国工人心里存在着由待遇好、保证安全的美国企业进入待遇低、安全有隐患的中国企业带来的心理落差。有些美国工人直言不讳,痛陈工厂问题,换来的是被无情辞退。而在是被辞退还是要低薪工作之间,更多的美国工人还是沉默着选择了后者。
美国福耀玻璃工厂里的工人友情 (来源:《美国工厂》预告片截图)
中国工人的任劳任怨和美国工人的安全意识、维权意识是如此地不同,但当看到美国员工在集体婚礼现场泪水奔流时,当看到中国员工在美国员工的农场打靶欢笑时,当看到被辞退的美国工人失意中仍念叨中国人的好时,我相信观众一定会有心灵上的震动:人心终归是相通的。谁曾会想到,大洋彼岸的人们也会在心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剥开国家、种族的包裹,人终究是心怀诚挚并向往美好的人呀!
遗憾的现实是,在全球化大潮中,无论哪里的工人都不可避免地被盘剥、被压榨。在生存面前,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只好无奈地低下头。这是一个令人心酸而无奈的事实。而片尾那大显身手的自动化机械臂,那昭示会有更多员工被辞退的话语更令人不寒而栗。这个世界给予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空间到底还有多少?制造业的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的未来在哪里?这部纪录片显然没法给出答案,但它的提问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
4
《美国工厂》最初是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得好评后被奥巴马夫妇看中。他们夫妇成立了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 (高地制片公司)并作为制片人参与了这部纪录片的后期制作。这部纪录片结束后,奥巴马夫妇和两位导演的对谈也很有启迪作用。
《美国工厂》的两位导演与奥巴马夫妇
在被奥巴马夫妇问到为何选择这个题材时,导演们表示他们拍纪录片的原因是对人有真正的兴趣。而这部纪录片里出现的人们并不是影视作品里的典型人物。他们没有话语权,而他们的希望、苦恼、抗争需要被大家知道。因此他们给予片中每个人平等说话的权利。让他们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个人看法和意愿。整部片子也因之而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米歇尔·奥巴马表示,片子里寒冷的天气、辛苦出勤的工人正是她父亲努力工作的真实剪影。正是这些人的努力和坚持才使下一代有学上、有书念。他们的声音需要被更多人听到。而这正是他们夫妇建立电影公司的意义所在。
奥巴马的目光一向高远,他的选题恰到好处地把他关心世界格局、关注人类命运的胸怀袒露无疑。他谈到建立电影公司就是为了关注他人、连接他人,了解他人所想所为,并与他人合作共事。他鼓励人们走出自己舒适的生活圈子,超越个人利益,关注他人生活,从而展现人类的团结。
正因为两位导演和奥巴马夫妇的人文精神,才把这部反映普通人的纪录片拍得如此荡气回肠。在导演细致的镜头下侃侃而谈时,无论中国员工,还是美国员工,每个人都有着那么晶莹剔透的心灵,每个人都能说出那么感人肺腑的话语。这部片子中一位美国工人提米的话令我分外动容。他说:“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美国梦,那看起来太不美国范儿了。我还可以有白色的篱笆,我还可以有漂亮的家。如果孩子想去,我还可以把他们送到大学。我需要别人以礼相待。我们必须相信这些。” 多么人性闪耀的一席话!
是的,我们需要怀揣理想、保持尊严地工作和生活。我们,人类的每一份子,都绝不该放弃这与生俱来的权利。
✎作者简介
居住在芝加哥的科研工作者。家有一夫一子一狗。喜爱阅读写作,喜爱所有的自然、真挚、美好,渴望心灵上的不断丰盈和进步。
撰文:林在芝
编辑:Jing/薄雾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威斯康辛马拉松花旗参
美国华人引以为傲的品牌
立即上网订购:www.MarathonGinseng.com
━━━━━━━━━━━━━━━━━━━━
公众号小助手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马上加入《美华读者俱乐部》脸书群
facebook.com/groups/ChineseAmericans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访问)
━━━━━━━━━━━━━━━━━━━━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
点赞就点“在看”(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