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美国华人”
公众号:美国华人 ChineseAmericans
客观、理性、包容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刚刚揭晓,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得这一殊荣。
石黑一雄的作品从来就不是波澜壮阔的大手笔,它们不是试图刻划一个时代或者一个社会的鸿篇巨制。他的匠心与天才,在于他总是能够从出人意料的角度选取人生的一个层面,由此审视最根本的人性。我反复读过的几本他的小说,似乎都聚焦在同一个主题:我们如何确知自己是谁,又如何挣扎着接受或者否定我们的身份。
1993年根据石黑一雄作品改编的电影《长日留痕》。
在《长日留痕》里,一个仆人的身份是由他的信念和生长的环境决定的,他的挣扎,是如何平和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在《别让我走》里,孩子们的身份是社会为他们决定的,是在允许他们出生之前就为他们决定的。而这些孩子们的挣扎,是徒劳地要从自己的命运里走出来。在《被掩埋的巨人》里,那些不确定自己是谁的人从村庄里走出去,寻找他们的记忆与过去,但最终,他们也陷入挣扎,被困在自己已经接受的身份和重新发现的真实身份之间。这本书所写的,是我们的过去和我们的记忆如何引导我们的行为,如何塑造我们;是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过去,我们会拥有怎样的选择,去成为不同的人。
故事的开头平平淡淡。一对老年夫妻,在村里被其他村民排斥,但为什么被排斥,却没有人记得。他们两个决定离开村子,去找自己的儿子。他们的旅途,一开始像个梦,但是慢慢地,他们一点点地在醒来。他们遇到了其他同样对过去没有记忆的人,但是,这个人的一片零星记忆、那个人的一片零星记忆,凑在一起,却指向一个另外的现实。在那里,分不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也不知道别人是什么人。在那里,言语和行为都无关紧要,现在与将来只由过去决定。
石黑一雄有一种特殊的魔法,带着读者进入英格兰的人文与自然氛围。他构建这个氛围,用的是意象,色彩,香氛,人物的一举一动,他们在你心里掀动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仆人”这个概念都会让你感到厌恶,但在《长日留痕》里,你却会感到自己是和那位忠实的仆人并肩在宁静的黄昏中散步,感动于他对自己伺奉的那位伟人的绝对忠诚。在《别让我走》里,你会感到自己是在这个隐密、无名学校的教室里,而学校之外的世界根本不知道、也不承认、这些孩子的存在。或者,你是坐在那个女孩对面,凝视着她因为自己不属于任何未来而哭泣。在《被掩埋的巨人》里,你会感到,你甘心丢掉你的记忆,情愿像书里的人物一样,在英国阴郁的天空下、在布满青苔的乡间路上如梦游一般行走,去寻找他们丢失的记忆。你仿佛看得到远处阳光照耀下的群山,看得到身体和心灵都被笼罩在浓雾下的村民,也看得到被诅咒的河流以及河岸上狰狞盘绕的树根。你听到的,仿佛是那些幽灵与被遗忘了的人们的歌声。
石黑一雄的语言极其典雅。抛开故事,仅仅是回味他选的词和这些词组成的意象,都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他的书带给读者的,不是信息,不是启蒙,而是体验。它们让你短暂走入另外一个人或者另外一群人的生命,让你像他们一样观察、思考、生活。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只有一次生命,但阅读却能够让我们体验到不同时间、不同地方的多种多样的生命。在我看来,阅读石黑一雄,会让人最深切地体会到这个道理。
获奖后的石黑一雄在伦敦家的外面接受记者采访。
作者:日子与歌
本文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ID: ChineseAmericans)
请读者广为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其他媒体如要转载,请联络本公众号。
《从杰弗逊和女奴赛丽的情史,看国父与美国的奴隶制》
《论女人开车的伟大历史意义》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授权:[email protected]
阅读原文 Read more
阅读“美国华人”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