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国,华人要紧抱独特的生活方式吗?


美国华人


1722篇文章

美国生活方式不是某一族裔的生活方式,而是多民族分享的多彩生活方式。因此,强调华人的独特生活方式会限制华人的发展,而拥抱美国生活方式但不忘本民族文化传统则是在美国的成功之路——张小彦 | 从过客到公民专栏(7)


正文共:2230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撰文:张小彦


张小彦《从过客到公民》· 第七篇




   2020年4月                   


移民美国,华人要紧抱独特的生活方式吗?

美国各地华人行动起来,向医疗等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个人防护用品。图为新泽西华人捐赠活动报道。(图片来自ucausa.org)


有人主张建立和维护华人在美国独特的生活方式(Unique Chinese American Way of Life)。理由之一是华人在美国因其特殊的历史和生活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理由之二是华人无法真正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因为我们的肤色和外形特征与白人不同,我们的民族文化根基太深厚。


华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的历史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华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人想到满街中文招牌的中国城。就好像香港和台湾的街道空降到了美国城市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华人不讲英文仍可以正常生活。白人和其他族裔的人来此品尝地道的中国菜肴,体验中国文化,旅游者也把中国城作为必看的景点之一。


这种“国中之城”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其一是外部环境。白人把早期来美华工视为廉价劳力和就业的竞争者,对华人持利用又排斥的双重心态。后来《排华法案》对华人的排挤和限制华人入籍、通婚和置产,迫使早期华工不得不在中国城里抱团取暖,自成体系地在夹缝中求生存,与美国社会相对隔离。


其二是早期华工来美的主要目的是赚钱养家。中华文化的根基使他们保留着很强的落叶归根意识。几年前参观坐落在洛杉矶市中心的华美博物馆时我看到了一个陈年的铁皮箱。好奇之下仔细读了介绍,原来这是一位独身在美求生的老华侨留下的遗物,要求朋友在他死后用箱子把遗骨装殓,运回家乡埋葬,以求得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早期华人自己和当时的美国社会都把华人当“过客”和“外国人”看待,双方都认为各自的文化和人种差异太大,无法融合,华人独特生活方式的形成顺理成章。


华人地位和形象的改变



1943年《排华法案》的废除和1965年《移民法》的改革,对华人在美国社会地位和形象的提高有历史意义。二战使中国成为美国的盟国。美国华人参军并为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1960年代,美国对有色人种移民敞开大门,华人可以入籍,通婚,置产,开业。来自香港和台湾一批有志向和专长的中国青年赴美求学后迅速进入美国各界,展示才能,做出成就。华人的后代也从中国城走出来,靠勤奋和努力在传统的餐馆、洗衣房、零售店之外的专业领域里成长壮大。


1980年后,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数量激增。这个群体主要由来美求学或工作的留学生组成。他们通过奋斗获得高学位,填补美国人才缺口,搭上了进入中产阶级的快车,不仅在各自的领域中开始展露头角,更通过教育优势为儿女打造了在美国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1960年开始的香港和台湾的经济起飞和1980年之后40年中国大陆的崛起都使美国主流社会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和华人移民。1960到1970年代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和《平权法案》也改变了美国社会歧视有色人种和少数民族的大环境。华人与其他族裔的通婚也日渐增多。落叶归根的传统意识逐步减弱,而对美国社会的认同感日益提高,并在教育、事业和经济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强调华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会限制自身的发展



战后来美的华人新移民仍努力传承中国文化,如建立中文学校,推广学习汉语,举办春节联欢,推动中美文化交流,等等。但这些活动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后代和帮助主流社会重新认识中国和华夏文明,跟以中国城为代表的传统的“美国华人独特生活方式”不可同日而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旧的和建立新的“美国华人独特生活方式”都已经不现实,既不能得到大多数第一代移民的认可,也不能被美国出生的ABC接受,更不用说混血和被领养的中国孩子了。第一代华人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成为美国人。而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后代则首先认为自己是美国人,然后认同中国文化传统。


现代华人融入美国社会有两个过程同步发生;社会进步(美国社会对华人包容的增加和歧视的减少)和异族通婚(特别是华裔后代与白人和其他族裔结婚日益增多)。这两个大趋势都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刻意强调建立和保持美国华人独特生活方式会强化主流社会对华裔“永久外国人”的偏见,阻碍华人“从过客到公民”的步伐,限制华人特别是华裔后代在美国的发展。


拥抱美国生活方式



认为华人无法真正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肤色和外形特征与白人不同。这个看似有道理的论点,背后的潜意识是认为美国是白人国家,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等于被白人文化同化。这是对美国立国精神的误解。


美国《独立宣言》讲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代表了美国精神。华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一样,也是被美国精神所吸引,为追求“美国梦”而来到这片自由土地上的。尽管先来的移民对后来者,白人对有色人种一直有歧视,但每个种族都是美国人的一部分。成为美国人意味着接受美国天赋人权的建国理念、遵守美国法律和参与美国的民主政治。美国文明是在多种族、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中形成的。


听一下美国国歌就会发现其爱国主义的内涵不是民族主义。“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迎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火炮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这里的核心是星条旗所代表的美国自由精神和寻找美国梦的勇士们的家乡。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华裔美国人也是美国人。美国生活方式是开放式的:每个族裔和个人在追求美国梦的同时保留和发扬本族裔的文化传统。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每个族群必然在美国文化里留下了自己传统文化的印记。美国生活方式不是某一族裔的生活方式,而是多民族分享的多彩生活方式。因此,强调华人的独特生活方式会限制华人的发展,而拥抱美国生活方式但不忘本民族文化传统则是在美国的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

张小彦,社会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智能决策研究所所长。美国多彩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数据科学家。1996年创建凯特智能决策公司,将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社会管理和决策支持软件系统。曾先后为美国联邦政府和二十几个州政府设计、建立了毒品滥用预防活动管理信息系统。2007至2010年,被美国卫生部聘为国家级顾问。2012年以来多次回国交流并做了有关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数据科学的专题演讲并成为财新网站“决策智能”专栏作者。


撰文:张小彦 2020年4月

编辑:Jing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推荐阅读

为了提倡洗手,这位医生把自己送进了精神病院 (视频)

全球面临重大危机,我们要的是“美国优先”还是“美国领导”

危机中的美国呼唤民主党新政——新冠疫情后的美国将何去何从?

美国新冠疫情失控,问题出在哪里?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

公众号小助手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


美国华人

客观、理性、包容

移民美国,华人要紧抱独特的生活方式吗?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微博:@华传媒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email protected]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进入张小彦专栏

点赞就点“在看”(Wow)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