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
第1345篇文章
故事当真是从土豆皮馅饼读书会开始的。那是二战期间的英属根西岛,德军接管中。一个夜里,宵禁已过,背着德军偷偷摸摸聚完餐的一群邻里,在路上与巡夜的德军狭路相逢了,被盘问时,一年轻女子伊丽莎白灵机一动,称他们是土豆皮馅饼读书会的,定期聚会读书,其他男女老少也都纷纷说出同一名字。德军将信将疑,不过最后还是挥挥手放他们走了。
正文共:3250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撰文:凌波
于我,看电影的魅力,是一份新奇的encounter – 邂逅。只知她吸引,不知她要带我去哪里,一直一直跟着走,向着未知,峰回路转去探险……谢幕了,满脑子的声光色影才完成拼图,将故事和人物在脑中存盘,起名“原来如此”。
当然,这只限于喜欢的电影。若果看几分钟都不爱,多半耐着性子看完更不爱,所谓不是我那杯茶,那就乘早打住。
想到世上总有无尽电影可以邂逅,便觉温暖可期。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 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这电影的英文名无比尴尬的拗口,跟小比说起时,我只能期期艾艾地说, 呃,那个,Potato Peel Pie book club?
故事当真是从土豆皮馅饼读书会开始的。那是二战期间的英属根西岛,德军接管中。一个夜里,宵禁已过,背着德军偷偷摸摸聚完餐的一群邻里,在路上与巡夜的德军狭路相逢了,被盘问时,一年轻女子伊丽莎白灵机一动,称他们是土豆皮馅饼读书会的,定期聚会读书,其他男女老少也都纷纷说出同一名字。德军将信将疑,不过最后还是挥挥手放他们走了。
偶尔一起读读书是有的,土豆皮馅饼也是有的,这个名字在此前却并不存在,但它从此成为根西岛的居民在战争的铁蹄下一处秘密家园,在战争中忍受磨难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人们,把偷偷饲养的猪烤了、带来了私家酿制的酒、用土豆皮烤成的馅饼做甜点。先饱肚子,再于灯下围坐一圈,共读共评一本书。战争的阴霾继续笼罩着,但饥渴的肚子和脑子却有了一些粮食,人们的眼睛,又闪出了熠熠的光。
土豆皮馅饼读书社,怪异的名字像条线串起一条温润珠链,明暗交织的情节/主题围绕着它纷至沓来。
电影的女主作家茱莉亚,在二战刚刚结束的伦敦忙碌地码字出书见读者。一天,一封来自根西岛的信,把遥远海岛的战争、土豆皮馅饼、读书社带到她眼前:原来,他们从在读的《伊利亚随笔精选集》的扉页上发现了她的信址,养猪户道西借信笺寄来他们的感激和请求:
“根西岛上没有一家书店,我想要恳求你帮个忙。你能不能告诉我伦敦的哪家书店的店名与地址?我想要邮购几本查尔斯·兰姆的著作。我还想问询一下,是否有人曾写过兰姆的传记,假如有,可否替我找寻一本?在德军占领期间,查尔斯·兰姆令我获得了欢笑,尤其是他写及烤猪的那段。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也是因为一头不能让德军士兵得知的烤猪,才得以诞生,所以我感觉自己与兰姆先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茱莉亚和读书社开始了通信,渐渐地,战争带给遥远的海岛的一切,尤其是读书社成员吞吞吐吐叙述中若隐若现的一段秘密往事,勾起了茱莉亚极大的发现欲,她购买了开往根西岛的船票,开始了一趟改变生命轨迹的发现之旅。
在送她上船的甲板上,茱莉亚的未婚夫Mike意外地向她求婚,把一枚昂贵的戒指套在她的无名指上。
英吉利海峡边的根西岛有种遗世独立的旷漠,战争没能摧毁自然的美,但阴影依然抹上冷色。茱莉亚风尘仆仆来到读书社,令所有人眼光一亮,她仿佛天生就属于这里。然而,当她满怀善意和热情提议由自己书写根西岛的故事时,祖母Amelia断然拒接了她!气氛骤凉,茱莉亚敏感地捕捉到,背后有故事!她决定留下来,了解那一段暗藏的往事,了解根西岛居民平静水面下的悲欢离合。
茱莉亚在小岛各处转悠,由她的视角,或长或短地带出了一大批个性十足的友邻和仇敌,养猪户,酿酒女,旅馆小男孩,告密者,德军,和她自己的,来得有点突兀的情路波澜;而暗线则是战争,纳粹的凶残和一些悲伤的故事,以及始终未曾露面,却出没在所有人的记忆和叙述中,传奇式的年轻女人伊丽莎白。
封锁的5年,岛民食不果腹,在集中营里艰辛劳作,遍地的碎瓦砾……但战争也让人们更密切地靠近取暖,也让勇敢的灵魂浴火而生。伊丽莎白,那个冷静地捏造出书社名字的年轻护士,就是根西岛抗争的写照:她创建的书社给了受伤的人们在书本中疗伤和充电的力量;孤儿出身的她视邻里如家人,在医院悉心照顾伤亡,和一曾是医生的英俊的德军萌生了爱情;她保护被德军奴役的工人被捕,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女儿……
视她如亲生女儿的Amelia正是因为她下落不明,而拒接茱莉亚去揭开这段尚未从战争中复原的悲剧。随着茱莉亚顽强的追踪,伊丽莎白因为保护集中营的难友而惨遭杀害的消息才最终被证实,至此由默默爱慕她的养猪户道西抚养的小女儿,已经5岁了,温情与善意中成长的她知道相片中的妈妈是众人所爱,却不懂得是残酷的战争让她失去了妈妈。
众多人物中,茱莉亚和伊丽莎白分别是明暗线的女主角。但深深吸引我的却是着墨不多的祖母Amilia。她断然拒接茱莉亚时那张悲伤难抑的面孔,和其他人或愕然或黯然的表情,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效果。Amelia是一个悲惨的女性,在战争中,她承受了太多的伤害,不仅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儿,也失去了亲如女儿的伊丽莎白,她这么大的年纪,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战争实在太过于残酷而无情!所以当伊丽莎白的死讯被证实,当她悲恸地喃喃自语:“I am seventy, and I still understand nothing!”(我年过7旬,但我却什么都搞不懂)时,悲伤仿佛也攫住了我的灵魂。
真实而纯粹的悲剧,总是容易让人刻骨铭心。二战迄今,多少年过去了?集体和个体的创痕,何曾彻底愈合?又有多少在战争中失去的生命,埋葬在历史的烟尘中,永无机会告慰?
或许是根西岛文学的叙事太宏大,明暗两线里的爱情,反而像镜头里鲜花:触目,却不走心。
如果说,伊丽莎白和德国士兵的相爱在电影里只是一个背景的存在,细节的匮乏使这份爱情有些单薄。那么,茱莉亚在两个爱她的男人之间的选择,原本是可以折磨观众的虐心戏,可惜爱情的转身太突然。在高富帅的伦敦未婚夫和根西岛上养猪户之间选择后者,不是没可能的,如果,电影能把爱情那份“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惊心动魄细细渲染了来。
没错,养猪户道西是浓眉络腮是超帅,他一个人抚养伊丽莎白的遗孤也是深情脉脉,可茱莉亚的未婚夫在她住岛上时都没忘记送花,开着私人直升机来海岛接她,为她系安全带还单膝下跪,眼里总含着狡黠的一点笑……他怎么就败了呢?电影并没拿情节来交待,倒是结尾处用一封书信做了注解,大意是,心灵伴侣在相遇之前就已相识,相遇之日也是灵魂相熟之时。好吧,缘分天注定,信不信由你。
类似的偶遇变归属,在电影《闰年》里,就演绎得丝丝入扣。同是英伦系电影,人物气质和海岛场景都很相似,但是女主和男主从抬杠互气到棒打都不散,有爱有生活,一对冤家偏就是投契甜蜜化不开,导演若不成了这一对,估计你都不干。巧了,该剧不怎么帅却特摄心的男主马修·古迪,在根西岛一片中,扮演茱莉亚的出版商。
电影今年8月才公映,但同名原著却在2008年出版。这本书有不寻常的来历和特色,Google到这么一段:
“玛丽·安·谢弗(Mary Ann Shaffer,1934—2008), 美国作家。曾任出版社编辑、图书馆员、书店店员,最大的梦想便是写作、出版一本自己的书。
1976年,她在赴伦敦旅行中一时兴起飞往根西岛,返程时因大雾受困机场,只得待在男洗手间一边靠烘手机取暖,一边读完了机场书店的所有图书,从此与根西岛结下一世情缘。多年后,在朋友怂恿之下,她拿起笔一圆创作梦,将故事背景设定在魂牵梦绕的根西岛。作品尚未结稿,已在欧美的出版界与坊间不胫流传。
遗憾的是,2008年2月,图书出版前夕,玛丽不幸病逝。《出版家周刊》特为她刊出讣闻,这是对新人作家少有的高规格待遇。
2008年夏,《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出版第一周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2009年初,以毫无争议的优势成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等美国几乎所有重要媒体的年度好书。”
该书是书信体小说,关于茱莉亚和道西的死生契阔,相信书信体的小说,比电影远能够诠释。
病逝在她第一本书付梓之迹也许并不是一种遗憾,玛丽已经完成了她想完成的事情,可能的财富和声誉就留在喧嚣人间吧。
书改变了一切又联结起了一切——小说如此,电影如此,现实生活,亦如此。
撰文:凌波
本文由作者授权以“美国华人传媒”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
请加小编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