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谈AA——进哈佛、常春藤是特权还是权利?

父亲节谈AA——进哈佛、常春藤是特权还是权利?

美国华人

1179篇文章

正文共: 1355字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父亲节谈AA——进哈佛、常春藤是特权还是权利?


星期天早上懒懒地起床。太太说,天气好,你带儿子出去跑个步吧,今天是父亲节,做个好榜样吧。和儿子一起跑步时,两个人一起听收音机,里面大谈父亲节搞烧烤。


我感叹,这好不公平。儿子问,什么不公平?我说,你看母亲节的中心思想是不用妈妈烧饭,早上给妈妈搞 breakfast in bed,中饭晚饭的餐馆定位到处都满。可是父亲节大家都指望着爸爸搞烧烤。儿子大笑,表示同意。


玩笑是在利用一个表面的、小范围的“不公平”。华人反对AA是否也只是在强调表面,小范围的“不公平”?


就像除了母亲节、父亲节,一年还有363天,美国也不是我们移民来才开始。两百年的奴隶制,一百年的Jim Crow Law的历史是AA的背景。美国的理想确实是color blind, race neutral,但强调今天就必须放弃AA,是否就像要求母亲节、父亲节必须“公平”一样地有局限性?


好多新移民有个不说的共识:这两百年的奴隶制和一百年的Jim Crow Law与我何干?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们更认同AA,因为他们认同“两百年的奴隶制”和“一百年的Jim Crow Law”是他们的历史。新移民还是不把自己当美国人。


另一个华人讨论AA的盲区是分不清权利(right)和特权(privilege)的差别。当年为了考驾照而学习规则时,印象最深的要数“开车不是权利,而是特权”。权利是不可剥夺的,但特权是可以被限制,甚至被剥夺的。


父亲节谈AA——进哈佛、常春藤是特权还是权利?


华人升学上AA的争论,是关于进哈佛、常春藤的机会,而不是是否能上大学。如果开车是特权,不是权利,那么进哈佛、常春藤也是特权,不是权利。但华人反AA用的语言却是保卫权利的语言。华人中反AA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一位赵先生,他的儿子没能进哈佛,但进了UCLA,一个世界排名十几的一流大学。从受教育内容上看,小赵同学不会比上哈佛少学任何东西。小赵同学“吃的亏”是声誉(prestige)和社会关系。哈佛和UCLA都是高等教育中的奢侈品。进了UCLA的抱怨没能进哈佛,就像有LV包的人抱怨没有Hermes包一样,也许是“不公平”,但远不是基本权利被侵犯的人。


就算进哈佛是特权,凭什么那些读书好一点,但不如我们的黑人可以比我们更有特权?因为每个族群都参与国家统治对一个多民族的民主国家的长治久安很重要。哈佛的目标,不是奖励优秀的中学生,而是教育美国明天的精英。今天精英学校的diversity才是明天美国政治稳定的基础。按这个标准,哈佛入取制度中最不利于明天社会的,不是AA,而是legacy优先。哈佛每年有20%的新生来自于享尽特权的家庭。华人中对此倒是普遍表示理解,理由是华人捐钱不积极。也许才有一代人进入哈佛的家庭积累还不够?作为参照,牛津与剑桥在60年代就放弃了入学中的legacy优先,照样没影响他们继续世界排名前五名以内。


爬藤是人生手段,不是人生目的。我们当中很多人来自于一流的中国大学,我们可以看看我们自己的同学。作为父母,育人远比爬藤题目要大。


父亲节谈AA——进哈佛、常春藤是特权还是权利?



(撰文:谈云识天气)

父亲节谈AA——进哈佛、常春藤是特权还是权利?

关注“美国华人”矩阵新号:图解美国

图解美国

美国华人公众号旗下专栏

父亲节谈AA——进哈佛、常春藤是特权还是权利?

微信公众号:TuJieUSA

微博:@美国华人传媒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email protected]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