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 —— 我在美国与傅立民交往的二三事

见证历史 —— 我在美国与傅立民交往的二三事

美国华人

1448篇文章


编者按

傅立民(Charles Freeman)曾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破冰之旅中担任翻译,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见证人。2019年恰逢中美建交40周年,两国外交再度经受挑战。傅立民将两国的平行政策解释为“殊途同归”,这一观念或许将促进中美两国打破贸易僵局,带来共赢。本文为张小彦美国生活经历系列故事第一篇。


正文共:2650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撰文:张小彦


见证历史 —— 我在美国与傅立民交往的二三事

2013年傅立民在公寓里讲述1972年随尼克松访华的经历。(作者拍摄)


2012年,父亲90岁时出版了《张彦自传:风云激荡的一生》(A Stormy But Fruitful Life – An Autobiography )。时年107岁的周有光先生为此书作序“时代的历史缩影”画龙点睛地评论:“每当历史掀起冲天的高浪,他都站立在浪尖上。”近百岁的作家马识途亲笔题写书名并作序“有志者,事竟成”。


见证历史 —— 我在美国与傅立民交往的二三事


之后,父亲交给我一批附有他签名的自传,除送给子女和亲属留念外,还让我分别寄给他的美国朋友,其中一位叫傅立民(Charles Freeman)。由于没有傅立民的通信地址,我就上互联网搜索他的信息。没想到,这一搜索竟使我有缘结识了一位见证中美关系历史的职业外交官。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傅立民1965年进入美国国务院成为了一名职业外交官。他会包括中文和阿拉伯语在内的四种语言。曾在1990-92年两伊战争期间任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但他简历中最引起我注意的一句话却是“他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主要翻译”。


2012年他已经退休并去了一个非政府的研究单位当顾问。几经周折,通过那个研究所我找到了他的联系方法。我试着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谈到父亲希望赠他自传之事。没想到,他很快就回信说记得当年父亲在华盛顿任驻美记者时与他的交往,并热情地邀请我到华府出差时来家做客。


2013年3月底我到华盛顿开会,利用这个机会登门拜访了傅立民。他住在一栋高级的外交人员的公寓楼里。在门卫那里登记后我乘电梯来到他的公寓, 门铃响后,傅立民满脸笑容地开门迎接。进屋后他热情地让我坐下并倒咖啡。他告诉我夫人不在,今天他下厨。他一边和我谈话一边动作娴熟地烤面包、炸鸡蛋、烤火腿,一桌丰盛的早餐在谈笑声中摆到了我的面前。


我一边进餐一边兴致勃勃地听他讲有关中国的故事。原来傅立民一家与中国有不解之缘。他的祖父早年曾在中国教书,费孝通曾经当过他祖父的学生。他从小就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感兴趣。后来他学了中文而且任职国务院中国事务台(China Desk,State Department),负责与中国外交和工作人员打交道。中美建交初期,中方驻美外交官和记者如需离开华盛顿100英里以外时要到美国国务院中国服务台登记并得到批准。美方人员在北京也受到同等待遇。由于这个原因我父亲到其它城市采访之前都会例行公事地见到傅立民办手续。一来二去,他们成了朋友,一直到今天。他自豪地告诉我他还有一个中国儿媳。


见证历史 —— 我在美国与傅立民交往的二三事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和夫人游览长城。(图片来自网络)


我十分好奇地问他1972年是如何给尼克松总统在北京当翻译的。他爽朗地笑了。他当时不到30岁,第一次在尼克松、基辛格、毛泽东、周恩来这样国际重量级领导人会谈现场当口译的确让人紧张。但最让他头痛的是《上海公报》谈成之后,周恩来总理举办答谢晚宴时尼克松在准备好的讲稿之外要引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个临时的翻译任务在宴会两小时前交给了傅立民。他赶快把自己关在旅馆房间查资料,力争信、达、雅地把诗句译好。当时他好不紧张,今天讲起来却成了趣闻。


傅立民后来成了中美外交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中国领导人来美访问时都与他见过面。傅立民真是个中国通。当我谈到想帮助中国应用大数据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时,他插话道:“中国政府讲究以点带面。你要先找到一个地区试点,成功之后再推广,才能有机会成功。”2012年是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40周年,他为此出版了一本书《有意思的时代:中国,美国,威望平衡的转变》(Interesting Times: China, America, and the Shifting Balance of Prestige”)。他解释说,“有意思”在中文里有多种意思,用在这里十分恰当,因为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微妙不定的时代。


见证历史 —— 我在美国与傅立民交往的二三事


一个多小时的谈话瞬间即过,我们都各自有事不得不告别。那次谈话真让人难忘。听一位亲身见证历史的人畅谈中美关系上重大事件真是难得的享受。


我把与傅立民共进早餐的事告诉爸爸后,他非常高兴,马上回信写到:“小彦:太好了!你能在美国与这样一个人物建立起友谊关系,如果能够深入发展,会学到很多。”


2013年10月我又到华盛顿开会再次约会傅立民吃早点。这次他选了一个离家不远的街头小店。清晨时分,急于上班的人们将店堂挤得满满,有些嘈杂。我们坐下要了咖啡和早点后就摆起龙门阵来。他很健谈,见多识广,我听得津津有味。我问他是否能来匹茨堡市的世界事务委员会作一次美中关系的演讲。他诙谐地说:“你知道吗,我应邀到公司演讲一次要收2万美元,他们付得起吗?”我睁大了眼睛不知如何回答。他接着说:“但作为一名外交官,我有义务帮助民众了解和参与国际事务。况且美国各地的国际事务委员会都是非盈利组织,我不能收钱。这样吧,请他们允许我在演讲时现场签名出售我的新书《有意思的时代:中国,美国,威望平衡的转变》如何?”我当即答应回匹城为他联系。匹茨堡世界事务委员会对此非常感谢。后来由于日程安排上的原因未能如愿,但傅立民的坦诚和诙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4年11月19日对傅立民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在华盛顿著名的五月花酒店,美国中国政策基金会(The United States China Policy Foundation)隆重授予傅立民美中关系终身贡献奖(Award for Life-time Contributions to US-China Relations)。


授奖台上,年过七旬的傅立民在短短五分钟的答谢讲话中引经据典地道出美中关系的深刻内涵,充分展现了他外交家的文采和智慧。他风趣地说自己退休后开始“韬光养晦”。之后悟出美中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两国一直平行叙事(Persistence of Parallel Narratives ), 在尊重对方立场的同时保持各自独立。接下来他讲了当年随尼克松访华时与章含之的一个小争论。当时两人对“平行政策”(Parallel Policies)的意思有不同理解。Parallel在中文里可以有两个意思。其一是“并行不悖”。这是数学定义即两线永不相交。章女士倾向这个定义,而傅立民则倾向“殊途同归”。“并行不悖”意味着美中的政策将永远各自独行。而“殊途同归”则表示双方能够选择不同的道路去达到共同的目标。


在结束语中傅立民指出尽管我们仍然不知道美中关系最终将会是哪个“parallel”定义,但他继续保持乐观。


傅立民获美中关系终身贡献奖当之无愧!


作者简介


张小彦,社会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智能决策研究所所长。美国多彩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数据科学家。1996年创建凯特智能决策公司,将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社会管理和决策支持软件系统。曾先后为美国联邦政府和二十几个州政府设计、建立了毒品滥用预防活动管理信息系统。2007至2010年,被美国卫生部聘为国家级顾问。2012年以来多次回国交流并做了有关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数据科学的专题演讲并成为财新网站“决策智能”专栏作者。


撰文:张小彦

编辑:Jing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

请加小编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


推荐阅读

来美30年的华人眼里的美国是什么样的?

特朗普两大干将:斯通“通俄”证据坐实;马纳福特恐将牢底坐穿 | 彦子追踪

亚裔美国人若想成功,依然需要平权法案 —— 一名哈佛大学生的观察与思考

成长中的磨难:为何华人组织常有内讧?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美国华人

客观、理性、包容

见证历史 —— 我在美国与傅立民交往的二三事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微博:@美国华人传媒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email protected]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

点赞就点“好看” 见证历史 —— 我在美国与傅立民交往的二三事

发表回复